首页
扬中日报
微扬中
媒眼看扬中
理论学习
公益广告
强国复兴有我
时间:
~
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专题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
秸秆物语: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下一条:
扬中“四全”服务模式将在江苏全省推广
行动吧,让长江“绿肺”清新深呼吸
陈燕 2013-03-18
论人口,扬中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城,也是江苏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县级市;论地形,江苏版图上,扬中的形状似一只“靴子”,而扬中人自己却说,她更像长江中的 “一叶绿肺”—— □ 本报记者 陈燕 3月12日,正值我国第35个植树节。翻开这几天的《扬中快报》,不难发现,上至市四套班子领导,下到各镇(街、区)及市民个人,每个人都通过植树这样的传统方式,给我们这座城市种下一颗树,添上一抹绿。 回顾扬中近些年的发展,从过去注重经济发展到现在重视环境保护,生态意识的提高,让33万扬中人的目光,不仅关注高歌猛进的绿色经济,更加投向低碳生活、生态文明,矢志打造一个能够让全市人民畅快呼吸的 “江中绿肺”、“最美扬中”。 年年种树,树哪去了? “去年和儿子在江边种下了几棵树苗,当时还在树上挂上了写了名字的小卡片,但是今年来看的时候,已经不见了原来的小树林,变成了现在的菜地。”13日,当记者来到新坝江边时,市民王印钦指着一块种着菜的田地郁闷地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遇到部分跟王印钦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原因也大多十分相似:自己种下的树木等到第二年再去看的时候有的却没了踪影。 市民的吐槽其实代表的也是一种困惑:每年都种树,2012年种植5000亩,2013年3000亩,如果种的树都能成活的话,现在的扬中早应该是处处成荫、块块有树了。为什么还要每年都种呢?以往种的树都去哪了? 市农委林蚕站站长李文骅告诉记者,总体来讲,我市绿化造林率仍然远远高于砍伐率。而造成部分地区树木被采伐或成活率偏低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 土地复垦就是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李文骅说,每年我市都有部分土地因为复垦,原先上面栽种的树木要被砍伐掉,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仅新坝向阳去年就复垦了几十亩土地。”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树木属于“边栽边用”型的,例如一些苗材两用林,顾名思义,往往种下去一段时间后就要被作为某种“材料”作为它用。 “另外,一些农村的居民因为要建围墙,原先家前屋后的树木或竹林就会被砍伐,这也是造成农村每年都需绿化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种植在江堤外的树木因为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了栽种在此的树木成活率的降低。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李文骅表示,一年植树,十年成林,植树护绿不仅仅是绿化部门的事情,也依赖全体市民一起参与,共同保护。 两大指标,是压力也是动力 这段时间,市农委干部职工觉得肩上的担子特别重:今年绿化造林,必须完成两大刚性指标。 这“两个指标”指的是镇江市政府和镇江市农委分别下达的20000亩和3000亩植树造林任务。 同样是植树造林,为何指标不一样? 农委同志介绍,镇江今年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照创建标准,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35%以上,镇江现有森林覆盖率是21.45%,要将余下的覆盖率补上,扬中,自然要为这个“老大哥”承担部分压力。 扬中的实际情况是,总面积33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海岸线面积104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不适宜绿化造林,那么,从3000亩到20000亩,多余的17000亩种到哪? “是压力也是动力!”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扬中绿化底子好,完成指标并非没有可能。未来“五大林业工程”的实施,将把看似不可能、硬邦邦的指标变为实实在在、造福于民的现实—— 环岛产业林建设工程。在扬中江堤环岛平台向内,再建宽度30—40米的高效速丰林、经济林带,新增造林面积7000亩; 环岛生态林建设工程。在沿江滩涂建设生态防护林6000亩; 高效林业产业林建设工程。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发展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苗才两用林4000亩; 绿色通道提档升级工程。通过重点建设238省道、238省道复线、常泰高速通道、迎宾大道两侧林带及骨干河、渠两侧防护林带的提档升级,同时增加县道、乡道和村组道路两侧的绿化,新增造林面积1800亩; 绿色家园建设工程。打造1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和136个环境整治合格村,并以此为抓手,引导并带动周边村庄绿化造林,预计新增造林面积1200亩。 从“庭院式”小绿化到“岛园式”大绿化 “没想到培育的小树苗和花种这段时间卖得这么好,没上市几天就全部售罄了。”这几天,联合联胜花园专门从事花木销售的郝经理乐开了花,因为很多人都到他这来购买树苗和盆景,“大多数人都是买回去装饰自家的房间和家前屋后。” 其实,郝经理火爆生意的背后正是我市市民日益高涨的绿化情结:用花草树木点缀自家的庭院,倡导一种绿色生活。 和孩子一同在庭院植树的长旺大队村民王成宽说,现在城里人都会在家里放一盆花、或者吊兰用来装饰,农村人同样也有绿色情结。这两年,他特意把家门口原来全部用来种菜的小菜园开辟出一块空地,专门用来种植小树苗,“只需每天略加打理就行,很轻松,还能带来乐趣”。王成宽说,最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大人还能够做出表率,带孩子一起参与植树、参加家园管理,这比任何说教都有力。 他还告诉记者,如今,借助“四城同创”的“东风”,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绿化环境都有了很大提高。在王成宽看来,现在的农村真是越来越“绿”,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上,还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 “现在,在村里如果看到有人破坏绿化,周围就会有人站出来制止这种行为,不经意间,‘绿化情结’已经深入人心。” “原来以为只要把自家庭院的绿化打理好了就行,后来慢慢发现,只有扬中绿化环境整体上一个台阶,那才是真正的好啊!” 让王成宽更加感到开心的是,今年要是按照相关规定,种下指定的果树,还能得到一定的政府补贴。 从原本“庭院式”小绿化的狭隘到对整座城市“岛园式”大绿化的认同,如今,扬中人越来越意识到绿色环境的重要,并自觉参与到环境管理上来。 记者也从农委获悉:2012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5767.5亩,新增四旁植树32万株,完善提高农田林网4400亩,分别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数的115.4%、106.7%和110%。 愿环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这几天,不管是在电视、广播、报纸,还是网站上……凡是能看到和听到的地方都在重复着这个话题,不断提醒着人们:植树节到了,大家要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城市增添一点绿色。 的确,一棵小小的树苗,也许很不起眼,但是如果大家能来一起种树,那么我们的身边会有更多的绿色。记者采访时就发现,这样的环保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参与到植树活动当中的人数也在逐年提高。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如果植树节这天都让大家去植树的话,恐怕也不太现实。其实,庆祝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日常生活中,用其他节约的方式来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一种环保意识,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例如一张A4纸,正面用过了,遇到一些不重要的文稿,反面还可以再打印;一次性筷子,表面上看上去方便又卫生,实际上,它们的背后都是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 记者通过网上查询相关资料获悉,我国一年大约要消费掉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相当于需要砍伐掉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A4纸使用量更是无法估算,而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或3000张A4纸。所以说,在植树节这一天乃至今后的日子里,请减少使用一次性的筷子,节约使用A4纸,让环保真正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48595263
位访问者
本年度:92966929 本月:17701148 今天:66399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