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91岁的潘海保老人,家住徐舍镇潘东村。这个夏天,老人没有想到,家乡交错纵横的水网会成为徐舍人共同的关口。老人更没想到,在天灾面前,他又见到了铜锣一响全村应的场景。
徐舍镇境内有16只千亩以上圩、9只万亩以上圩。连日来,持续强降雨下,洪魔肆虐中,徐舍主要圩区、低洼居民区、工业集中区受淹严重,圩堤、河坝、闸口、泵管连续出现险情,全镇25个村和社区、1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声令下,几乎所有人都集中到了抢险队的那面鲜红旗帜下。
7月5日清晨5点,受连续暴雨影响,徐舍镇潘东村千亩圩天元建材厂附近圩堤出现塌方,河水汹涌倒灌,直泄良田。
得知险情,镇定村党员干部丁山明、陈俊芳,潘东村干部黄正军、张达君、潘达等人火速赶往出险地点。潘东村防汛抢险队第一时间出动。老党员潘国松则敲响铜锣,用“锵锵锵”的打击声召集还在睡梦中的潘东人。遇到险情敲锣为号,是潘东村几十年来村民都知晓和遵守的村规民约。
铜锣响起,短短半个小时,在村的60多名党员,带领300多位村民赶到了现场抢险。其中不仅有青壮劳力,一群老大爷、老奶奶也前来助阵。73岁的孙和金说,虽然体力不及当年,但还能为大家鼓劲,做些力所能及的后勤保障。
积水浑浊发臭,潘东村党员干部率先带头,毫不犹豫地排进齐腰深的积水里,和青壮村民携手筑成两道人墙,暂时堵住缺口。
参与抢险的群众有些家已经不在徐舍。家住城区的黄余军7月3日就被母亲一个电话,从城里召回村里参与抗洪。锣声响起后,黄余军和女儿黄菲菲急忙往千亩圩赶。身体单薄的黄菲菲脱掉鞋,自告奋勇赤脚跳进齐腰深的水里,与大家一起递泥包。几轮大水冲击下,黄菲菲被冲了个大跟斗。她爬起来,抹去脸上的污泥,甩着头发,奔回了家。当大家都以为小姑娘打了退堂鼓时,她却换了双合脚的套鞋,又一次站到了队伍里。水位不断上升,水流冲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围堰即将合龙的时候,人墙几乎要被冲散。党员孙思伟、董国平等始终站在人墙第一排。中午10点多,缺口终于堵上,一场险情被镇村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化解。
这样的铜锣声,在徐舍镇潘家坝村、蒋墅村、西墟村、联星村等地,已成为抗洪过程中巡防、抢险、群众转移的号令。一面面铜锣,成为强党性、增血性、聚人心的“英雄号角”。
而在北环河边,铿锵有力、节奏分明的口号正成为激昂乐章。“一二三,加油……”7月6日上午,在徐舍镇联星村北环河的大坝上,一群年过半百的“娘子军”正奋斗在抗洪救灾一线。搬沙袋、筑堤坝,面对高涨的水位,她们没有一丝的退缩。
由于上游来水量大,联星村边的北环河水位高达6.4米,比村庄旁的部分圩区高出近3米,防洪形势极其严峻。在守护家园的当口,联星村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主动赶到了大坝上。壮劳力和男同志守在堤坝前堵缺口、筑高堤。“娘子军”则主动从家中找来蛇皮袋、铁锹等工具,制作和搬运沙袋。经过两个昼夜的奋斗,联星村北环河边的堤坝全部筑高、加固完成。
不同的抗洪队伍拧成了一股绳,无形的力量将素不相识的人们凝聚在一起。7月5日,在徐舍镇宜丰村摆布潭堤岸上,就有这样一支多方会合的百人抗洪大队。
当天凌晨4时许,在一轮强降雨后,持续的高水位使得摆布潭南侧一厂区附近的围墙和堤岸出现险情。这里一旦出险,宜丰村原104国道以北的区域都将变成泽国。市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徐舍中队队员首先赶到,他们一个个跳下水,用沙袋将缺口堵住。在不远的秧圩大桥,多支支援力量也陆续赶到。来自江苏利通电子有限公司和无锡市汉力士液压泵制品有限公司的近60名员工,携带铁锹和编织袋负责取土装袋;徐舍镇机关工作人员突击队赶到了,往船上装运沙袋。江苏利通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成说,利通厂区离险情发生地较远,但听说宜丰村摆布潭堤岸上有险情,很多员工申请前来抢险。由于险情所在地积水很深,且随时可能出现危险,他只能挑选一些身强力壮的年轻党员轮流赶赴支援。
抢险工作危险异常,体力消耗也很大。连续战斗了5个多小时,有人手套磨破了,有人手臂脱皮了,有人脚上划伤了……虽然困难很多,但这支百人抗洪大队没有一人退缩。虽然徐舍境内险情多发,但经过全镇上下夜以继日的奋战,目前,所有险情都处于可控范围内。
风雨中,徐舍的脊梁再一次挺直了。
在这次灾情面前,来一次凝聚人心的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