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环太集团启动研发管理体系贯标项目 下一条:年轻的长征
规划引领“五水联治”合力建设最美扬中
佚名   2016-09-29

  扬中因坐落于扬子江中而得名,独特的大江风貌和丰富的内河水系成就了岛城独有的自然风光和空间结构。岛内水网交织河道纵横,小村落沿河涌自然分布,较为完整地保持了长江水乡的自然生态。扬中的水文化,短小而精致,年轻的扬中,正是凭借躺在母亲河怀抱里得天独厚水资源条件,尽情享用着母亲河的滋哺,迅速成长为万里长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市遇到了污水治理和城市内涝的问题。这一期的阳光规划专栏就群众关心的雨污水规划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
  
   “找原因”——
   查出问题的根源
   污水治理和城市内涝是“城市病”的一种表现,究其原因,是在城市急速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建设与保护不同步、不和谐造成的。客观上,城市发展呈粗放型发展模式,发展速度过快,对地下空间的开发重视不够、投入较少,违背了城市发展的规律;主观上,人们对水的认识不够,重视和保护的意识不强,以及水的使用不科学。
   1.污水治理方面:
   一是污水收集系统尚未建立。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加快发展,而污水收集系统没有与城市发展同步完善。比如:城区有些居民点,虽然点内有排水管道,但是没有与市政管线联通。大量的生活污水收集不起来,只有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港里,导致了河水发黑、发臭。再比如:城区一些宾馆、饭店等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港内,像大寨河、明珠湾这种现象就比较突出。
   二是市政管网不满足现有污水排放要求。已经建成的部分市政排水管网标准偏低,管道管径偏小;管道受损、淤塞现象突出,渗漏现象严重;甚至出现部分污水在途中渗漏,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时变成了清水的现象。
   三是污水处理能力不够。在城区,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约2.5万吨,而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量只有2.2万吨,污水处理容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局部缺失,大量的老旧居民点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导致了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
   2.城市内涝方面:
   一是全市水系不畅通。前面已经提到,由于人们对水的认识不够,重视和保护的意识不强,以及对水的使用不科学,导致全市水生态环境恶化,原先“江通港、港通河、河通渠”的水系人为损坏严重。具体表现在:①全市多数河港(如:思议港等)由于多年来未疏浚,河床抬高,过水面变小;②有些居民建房时,对门口的河道进行驳岸,加大了宅基地面积,但导致河面变窄,蓄水能力减弱;③填埋河道、筑坝头、埋涵管,导致断头河、水系不畅。如:西城区的新扬、港联居民点,因新扬河、千斤河等水系不畅通,暴雨季节不能及时将水排出,导致了沿线新扬、港联片区出现内涝现象。
   二是雨水的蓄水能力降低。原来低洼的农田、水塘、泥土,都是自然的渗水、汇水、蓄水点,在雨季到来时,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硬质地面大大增加,降低了地表水的渗透能力,加之一些水塘、河道的填埋,垃圾入河,河床抬高,降低了雨水的蓄水能力。
   三是雨水管网配套不完善,雨水的收集、排放不力。城市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长期存在,而已建成的排水设施标准普遍偏低,雨水管道不成系统,收集排放能力不足,部分管道管径偏小,或受损、淤塞,机泵设备老化,排水能力不足,加之雨水管道、泵站、河道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排水管理体制不顺,降低了处置超标雨水的效率。
  
   “谋出路”——
   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水是流动的,污染一条河要不了几个月,但治理就不是三五年的事。如果没有全市“一盘棋”的统筹规划,时间一长,又会卷土重来。针对污水治理和城市内涝的问题,规划部门注重引导,找到了出路。
   1.污水治理问题相关建议:
   一是组织编制城镇污水规划,引领污水治理。《扬中市城镇污水规划》于2013年编制完成,该规划从提升污水管网覆盖水平,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水环境整治的具体措施,是全市污水治理的总纲。
   二是有序推进污水管网建设,解决污水收集、排放问题。污水管网建设是治理污水的核心问题,根据规划,我们将结合市政道路建设、旧城改造等,加快市政污水管网建设,解决好污水收集以及排放问题。今年,我市就把广宁河南侧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列入五水联治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工程于今年5月底开工,是“治污水”的龙头工程。整个工程的实施范围为:东至三茅大港,西至田园路,南至江洲西路,北至环城北路,面积约0.75平方公里,涉及住户约3100户,人口约1.3万人。计划到明年6月份,用一年左右时间,投入资金约2.2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低洼易涝整治、水系河道沟通、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从根本上解决该片区污水直排、遇雨易涝、水系不通、环境脏乱等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
   三是按照规划要求,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解决城区、新坝、开发区的污水处理问题。按照规划,迁建八桥、西来桥污水处理厂,提高集镇污水处理能力;结合新一轮农村居民点建设,通过管网建设、同时配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等途径,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能力,做到达标排放。
   2.城市内涝问题规划建议:
   一是加强自然生态水系的保护、恢复和提升。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注重对全市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十横三纵”的主干河道格局。规划保留部分现状河道,并进行梳理和联通,与主干河道共同形成城市水系网络。我们将建议市政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系规划,花大力气理顺水系,做好水文章,尽可能恢复自然生态水系系统。广大人民群众也要高度重视,从自己做起,不为一己私利损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自觉维护水的清洁、干净。
   二是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建设过程中,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降低城市硬质地面覆盖率,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等,缓解雨水收集压力,提高雨水渗、滞、蓄能力。
   三是加大投入,加强雨水的排放。在建设项目实施时,新城区严格实行雨污分流。目前,我市新城区已基本实现雨污分流,老城区也正在加大管网改造力度,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强管理”——
   提升地下管线重视程度
   随着我市城乡建设的加快,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为加强城区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我局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摸清地下管线现状。我局于2011年着手开展扬中市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城区约10.44平方公里范围内,总长约1070公里的地下管线进行了普查。重点掌握地下管线的规模大小、位置关系、功能属性、产权归属、运行年限等基本情况。今年,我局又组织对城区排水管网和滨江新城市政管线进行了补查补测,共约165公里地下管线。目前,补查补测工作已经完成。
   二是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统筹地下管线建设。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今年我局启动了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该项工作委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将对城区各类专业管线进行综合,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管线设施的空间位置、规模、走向等。目前,规划初步方案已经完成。
   三是建立管线信息系统,搭建管线管理平台。今年,我们在充分整合全市各专业管线现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委托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共建共享、即时交换,满足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运行等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该系统已经试运行。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4930183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23741473 本月:10190621 今天:19904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