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服务跟上了,居民生活更美了 下一条:【我身边的Ta】他们奋斗在基层 心中有百姓
新坝帮贫济困显大爱
幸福路上不落一户困难家庭
佚名   2016-11-15

  

“所有的危房户都有房屋居住,所有的贫困学生都有学上,所有的大病患者都能得到医疗保障……”近日,当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镇江扬中市“幸福新坝(济困)”工程文件中的“六个所有”工程时,不免感到讶异,短短的几句话分量可是不轻。新坝民政办主任沙文英表示,帮贫济困一直是该镇的民生 “一号工程”,自2012年出台1号文件即“幸福新坝(济困)”工程后,又加大财政投入,相继出台 “幸福新坝”(助残)等工程文件,不断深化幸福新坝系列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新坝人民。
   让贫困户“居者有其屋”
   2006年,新坝立新村七联组村民郑晨阳母亲溺水抢救无效去世,2010年,父亲患肠癌相继去世,六岁的孩童郑晨阳成了孤儿,靠年已古稀的奶奶生活。瘦弱的个子伴随着沉默寡言的性格,孩子像一只失落的孤雁,和年迈的奶奶居住在70年代砖混结构的三间平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墙壁、屋脊多处有裂缝,每逢下雨天,家里就漏水,看起来随时都会倒塌。
   在得知情况后,新坝民政部门把郑晨阳这户作为重点危房改造户,在市、镇两级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共筹集帮扶资金12万元,为其重建新房。
   “我们根据危房情况帮助贫困家庭制定改造计划和方案,能维修的维修,不能维修的建议置换或翻建。近五年来,累计发放危房改造款133万元,帮助了46户贫困家庭改造危房。”沙文英对记者说道。
   为每个生命“救急兜底”
   今年10月,家住红联村东7组的常亮,被查出患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让原本就不幸的家又再次被笼罩上了阴霾。据村里人介绍,常亮父亲是哑巴,母亲是智障,14岁的他从生下来就没有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过母爱,一直跟着奶奶长大。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十分严重的一种病,保守估计全套医疗费用需要200万元,对于这户人家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前些日子,在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后,我和我们新坝慈善分会领导就立刻拿着1万元救助金前往常家了,能帮的我们都全力以赴去帮。”沙文英话语坚定。
   在重特大疾病面前,患者及其家人都是弱者,低收入家庭会雪上加霜,一些原本小康的家庭也会因一场大病不堪重负,大病医疗救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救命稻草。五年来,新坝民政部门共为384位重症患者发放医疗救助金90.08万元,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真正为急需救助的生命“救急兜底”。
   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现就读上海师范大学的郭锦娟和同龄人一般享受着快乐的大学时光,她说,是家乡圆了她的大学梦。
   父亲重残,奶奶年迈,一家人靠着低保金度日,家里长期入不敷出,曾经的郭锦娟过得并不幸福。而在新坝民政部门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她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门,“感谢镇、村那些叔叔阿姨们的帮助。”
   为了不让每一个贫困学子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与大学擦肩而过,新坝镇实施助学兴教工程,设立助学兴教慈善专项基金,加大对贫困儿童就读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按每人每学年1000元进行补助,对全镇范围内中专及中专以上的贫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每人每年发放2000~5000元的助学资金,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几年来镇慈善分会已累计发放助学金64万元,帮助213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 秦天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4939788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23841840 本月:10290988 今天:29940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