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对照目标,江苏未来5年托底保障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完善“救急难”机制防止因病因灾致贫
很多家庭陷入贫困往往是因为遭遇疾病或者火灾、车祸等突发性事件。省党代表、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说,我省将健全“救急难”机制,探索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推进解决“支出型”贫困难题。对因病、因学、因灾和各种急难事件而陷入困难的群众及时救助,避免其返贫。“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全面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提高政策范围内自负费用救助水平,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比例达到100%,重点医疗救助对象救助比例达到70%以上。
对于低收入群体,首先要提高保障水平,减少相对贫困。202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低保最低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00元。
提标的同时兼顾公平。目前江苏已有40%的城市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苏南以设区市为单位,苏中、苏北以县为单位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想方设法让1600多万老人安度晚年
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我省1600多万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加快完善老龄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关系到每一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1600多万老人全部进养老机构,既做不到,也没有必要。我们要结合中国人的传统养老习惯,突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侯学元说,家庭养老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我省计划每年建设2000个社区集中助餐点,为日间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服务;对行动不便、不能自理的老人,还可以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其次是居家养老的医疗问题。我省将从两个方面重点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医院无缝对接;为行动不便、有慢性病的老人配备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
再次是为老人提供助浴。行动不便的老人,一般公共澡堂不敢接收,家人又照顾不过来,需要社区配备一些专业设备来解决。目前南京的鼓楼区、苏州市区一些社区已经尝试推出一种温度可控、由专业人员操控的洗浴设备,深受老人欢迎。
完善居家养老的同时,也要做大做强社会养老。我省将通过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合力,解决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局面。到2020年,我省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占比分别提高到50%、70%以上。
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和设施“短板”
社会保障中农村、农民的欠账最多,未来5年江苏的民生保障会更多投向农村,更多资源、政策、各种要素向农民倾斜,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逐步消解城乡差距。
“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邻里互助,亲情关系浓厚,我们要把农村养老建设与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发展草根型养老模式,让农民易于接受,又不多花钱。”侯学元举了个例子,苏北很多人外出打工,老家的房子常年闲置,可以拿来建村里的日托机构或者是助餐点。这样既利用了资源,又让农村老人能够承受得起。
面对农村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现状,我省计划把农村敬老院逐步向其他有需求的农村老人开放,在满足五保老人需求的基础上,把敬老院转变成区域养老中心,让更多有社会化养老需求的农村老人也能住进去。
到“十三五”末,我省各县(市、区)都将建有公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殡仪馆、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等基本服务设施。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红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