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小证照,折射民生服务大工程 下一条:【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容缺受理”为审批提效 江苏近2万家企业享受绿色通道便利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苏州30万农户生活污水被“接管”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3-23

  

新华报业网讯 春茶上市,作为洞庭碧螺春的主要产出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又迎来了旅游旺季。该镇包山坞上的包山禅寺,是热门景点之一。“往年这时我们都发愁,人多了产生的生活污水该如何处理?下游住着村民,不远处就是太湖。”3月20日,包山禅寺住持心培法师一见面就向记者报喜,年前从山下接上来一根500多米长的管道,污水通过它流向镇上新造的污水厂集中处理,困扰他们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资料图

包山禅寺新接的污水管,是苏州正全域铺设的污水管网中的微小支管。2015年初,苏州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年行动计划,投入百亿元,按照每年治理不低于1000个村庄的速度,到2017年底前为5000个重点村、特色村的30万户农户的生活污水“接管”。这意味着到今年底苏州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

不留死角,两户人家也要建独立处理设施

包山禅寺所属的金庭镇秉常村,下辖21个自然村1479户村民,其中928户的污水管道已铺到家门口。记者在村里的施工现场看到,蜿蜒狭窄的小巷子里,一台小型破碎锤正在作业,水泥村道被逐段敲碎挖开。“村里这些房子大多比较老了,有些还是碎石垒起来的,施工时必须格外小心。”秉常村党支部书记郑志勤告诉记者,等村里所有的主管网铺设完成后,还要入户施工,每家每户的卫生间、厨房等接出水管,至少要接3个管口,工程量非常大。

“最关键的是,这里属于丘陵地带,高低起伏的地势带来不小挑战,要通过相同的标高让水往一处流。”苏州市吴中水务集团办公室主任单秀华解释,整个金庭镇,仅污水主管网就要建26公里,再加上密密麻麻的支管网,只要其中有一段标高出问题,老百姓家里的水就有可能流不出来,甚至回流,所以村里有的地方开挖深度超过了两米。

资料图

集中居住区施工难,偏远区接管难。秉常村距离镇区近,采用的是“一劳永逸”的全接管模式,整个金庭镇有49个村采用这种模式,为此镇上配套新建了日处理能力一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对这些村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另外,其他49个村则采用独立处理设施:在人口集聚但偏远的自然村,运用固定床生物膜技术,配套建设一体化小型独立处理设施;在环太湖路沿线,建设兼具观光功能的人工生态湿地;少数偏远分散农户,采用一体化净化槽就地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最少的只有两户人家合用”。单秀华补充道。

“建好快一年了,就我们和邻居两家人用,几万块钱的设备,没要我们一分钱。”东村横山岛是金庭镇的岛中岛,村民蔡清带着记者找到屋前的一体化净化槽,长方形的设备被一层绿植覆盖着。自从去年家里的污水接管处理后,蔡清每天都要来看一眼。“清得很,以前脏水直接进化粪池和水沟,连井水都受影响没法用了。”蔡清觉得不久后井水应该可以用了。

补齐短板,农村污水不能仅靠自然消化

太湖西山岛金庭镇是苏州农村全域治水的缩影。记者在苏州市农水办的指挥室墙上看到了张家港、常熟等八大板块的农村治水计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短板,必须补齐。”苏州市农水办主任、水利局局长王国荣介绍,作为全国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苏州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但农村地区还相对滞后。

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2005年,苏州就启动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到2014年已陆续有2383个村庄完成治理,服务农户约23.4万户。但农村水量和水质变化大,地形复杂多变,治理难度大。苏州市农水办副主任、水利局副调研员贡瑞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管理上职责不清,资金、技术、人员等得不到保障,存在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难衔接、设施及管道日常养护不到位、部分设施运行不正常等现象,成为苏州农村水生态治理工程的“拦路虎”。

要破解管理责任不清、重复规划等实际难题,必须打破“九龙管水”的尴尬局面。贡瑞金清楚记得,2014年底,苏州召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动员大会,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集中办公,新一轮治水工作完成“一龙治水”的顶层设计,开始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模式。那时起,他的办公地点也从水利局搬到了位于桐泾南路临时成立的农水办。

地下工程,信息化手段保障长效运营

在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澄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监控室,墙上的大屏幕上不断更新着数据。通过这套自动化系统,区内已建成各泵站处理污水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一旦哪里超标,字体颜色就会变为红色并提示异常。

“污水管网建设作为‘地下工程’隐蔽性大。”在阳澄湖镇镇长惠林方看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分建七分管”,实时监控系统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现场管理直接推进到了远程移动管理阶段。

前不久,根据这轮“治水经验”,苏州委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联合国内优势单位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规范》《技术规范》和《运行规范》,小到具体工艺选择适用,大到监督考核方法,都提出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方案。“农村污水治理是需要长期关注的复杂系统工程,形成一套长效的执行标准,对苏州乃至全省农村污水治理都有可借鉴的意义。”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操家顺认为。

生活在8488平方公里农村土地上的30万户老百姓,是苏州这轮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最终使用者和评价者。在金庭镇施工现场,罗汉村13组、今年77岁的村民王美娟的话很质朴:“这是为了子孙后代生活环境的大好事,还不用我们花一分钱。”

本报记者陈雨薇

原标题:苏州三年行动补齐城乡发展一体化“短板” 30万农户生活污水被“接管”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3166341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4196477 本月:9986137 今天:10045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