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苏州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建设“城市大脑”。究竟什么是城市大脑,它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今天,咱们就先从离苏州不远的杭州开始说起。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5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最为拥堵城市排名中,杭州位居全国第四。为破解拥堵难题,去年下半年,杭州决定用城市数据大脑来探路,首先就把市心路作为了试点。“城市大脑”通过收集这条路上的摄像头提供的数据,然后利用超大规模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源源不断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迅速作出决策。
比如说,一个路段的车流很多,“城市大脑”将会协调附近一些路段的红绿灯,比如延长拥堵路段的绿灯时间,帮助车辆快速通行。根据测算统计,交通模块试点以来,杭州市心路车辆通行速度有了最高11%的提升。
在杭州,早晚高峰时段,交警会根据高架上的拥堵情况,在一些入口放闸,通过延缓车辆驶入高架,试图来缓解高架拥堵程度。但具体放闸的时间,过去一般是根据交警的经验来判断。不过,人的经验往往并不可靠,经常是高架上的车辆开始拥堵甚至处于饱和状态,交警才放闸。
但是用上了“城市大脑”之后,它会基于杭州市整体路网关系的数据,历史各个路段的车流数据,以及高架上、地下路面实时车流的信息,预测高速路今天会在哪个时间点拥堵,因此可以在拥堵发生以前, 提前把这个入口关闭。
在高德地图发布的2016年分析报告中,杭州拥堵指数排名已从2015年的全国第4位,下降到第8位。随着数据的进一步连通、挖掘和利用,“城市大脑”也将在更多民生领域开展应用。
其实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时每刻都有数据诞生。视频监控记录下每辆车的行驶状况;出租车司机用手机接单,他的轨迹在不经意间也被记录了下来;公交车上的刷卡机,记录下了有多少人,在什么时段乘坐了公共交通。“城市大脑”,就是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治理的一种前瞻性实践。
打个比方,去陌生的城市旅游,通过大数据,“城市大脑”将会按照你的消费习惯和个人喜好,为你智能生成专属旅游线路。除了交通、旅游,城市大脑目前还拓展到公安领域,可精确调度警力,提高预警能力,未来还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调度和利用能源,比如电动车普及之后的充电桩规划。同时还可以对水库、河道等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结合天气数据,提前预测汛情等情况。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达,近年来也开始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在城市大脑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此次,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城市大脑,又将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变化呢?
交通出行,是如今市民最为关注的身边事之一。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园区交警大队就已经启用了智能交通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到监测范围内每个路口车辆的排队情况,智能调控红绿灯来疏导交通。
苏州城市大脑建设,同样明确了以交通治理项目先行。但与杭州治堵不同,在同一份榜单上,苏州去年拥堵指数仅排在全国主要城市的第39位。苏州更希望借助城市大脑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把被动控制交通信号,变为主动的交通组织,在发生拥堵前,就诱导市民选择最佳出行方式。
根据城市大脑框架协议,苏州公安、交通运输、市容市政管理、旅游、轨道交通部门将先行开展试点,此后逐步扩展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各领域,用城市大脑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城市神经网络,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决策和运营。
几乎每一次科技的变革,都能带来城市生活水平和文明的飞跃。在互联网时代下,城市大脑能够实现城市治理模式、政府服务模式和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更为重要的是,让居民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更为“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