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微雨天下皆春。
清明一过,整个江南都是好风胧月的春天模样。
野菜、螺蛳、芦笋……春上枝头,味上心头。
故乡的美食曾是多少作家心头的惦念。
汪曾祺曾写道,“故乡的野菜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写及清明,又道,“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
《故乡的食物》《故乡的元宵》《葡萄月令》《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对高邮的草木饭食爱得深沉。
《受戒》《大淖记事》《异秉》,高邮的庙馆楼堂,大街小巷又成为故事的水墨背景。
终其一生,高邮都是汪曾祺的精神原乡——
其实,江苏有不少笔下系着故乡的作家,跟小苏一起在文字的世界中寻乡。
【毕飞宇:江苏兴化】
作为江苏第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毕飞宇一度成为江苏的文化名片。
他的笔下住着江苏的两个城市:兴化和南京。
兴化是他的童年故土,《苏北少年“堂吉诃德”》里那个年少的、远东的堂吉诃德永远眷恋着那些九月的云、温柔的风、高挑的芦苇、深藏的鸟窝、飞翔的蜻蜓;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推拿》里那群城市暗夜里寻找光明的人,记录了南京的沉默和暗涌……
两座城市仿佛是他灵魂上留下的疤,永远在笔下闪闪发亮。
【苏童:江苏苏州】
和毕飞宇一样,苏童的作品也是故乡苏州与第二故乡南京的双城记。
在他的小说里,苏州虚构的香椿树街几乎成为他的独特意象。城北老街、一截灯绳,一群在街上晃晃悠悠的少年,阴郁的、悠长而寂寥的小巷……
现居南京的他也在散文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南京观——“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
多年后,苏童仍难忘怀赴异乡求学那天——车窗外的陌生村庄上空飘荡着一只纸风筝,看见田野和树林里无序而飞的鸟群,风筝或飞鸟。
那是人们的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叶兆言:江苏南京】
作为土生土长,连大学也在南大上的南京人,叶兆言的笔下几乎离不开南京。
秦淮河氤氲的水汽、南京城散落的古董、荒凉的江边沙滩、六朝时期遗留的古迹……叶兆言字里行间都是对旧时南京的怀念。
他想念夫子庙曾经的美食,慨叹路边曾经参天的梧桐,痛惜都市的快节奏扩张。
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习以为常地爱着这座城市。
那些上下班匆匆街上走过的男女,那些站在路口吃羊肉串的年轻姑娘,是他的南京,也是我们的南京。
【曹文轩:江苏盐城】
《草房子》《青铜葵花》,曹文轩的故事陪伴着一代人的童年。
去年,曹文轩实至名归地获得了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
走出去的故事,背后却是故乡纯白的底色。
儿童文学天马行空,但是字里行间,曹文轩总难舍家乡风物。
“我家住在家门前一条大河的河边上,庄上人家也都沿着河边住”——曹文轩的诗意世界里永远有着盐城的底色。
在多次采访中,他难舍故乡情结:
这片生动丰富的土地是作家一生的梦呓。无论走多远,笔下都浸润着厚重的家乡味道。
【范小青:江苏苏州】
尽管范小青常居南京,但是苏州是范小青永远的标签。
苏州的园林、苏州的小巷、苏州的活色生香、苏州的吴侬软语都是在她的笔下鲜活起来的。
她曾不止一次发愿要在笔上留下苏州:“苏州是我的家乡,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推开门窗,她就是我的街景,不开门窗,她是我心底的涟漪,睁开眼睛,我看见她的远山近水,闭上眼睛,她就是我永远的念想”。
她的苏州也是你闭上眼睛永远的念想吧?
【格非:江苏镇江】
2015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格非,一部《江南三部曲》写了20年。
镇江的同学一看便知,《春尽江南》里虽是乌托邦,但实在连街巷的模样都是镇江。
格非的江南情结都在这三部曲里了。
一春梦雨常飘瓦,这都是在我们江南才有。
一春梦雨常飘瓦,江南的雨在格非的小说里淅淅沥沥。
这份留下故乡的使命至今敲打着格非。
新作《望春风》里,格非在文字里再度诗意还乡。
那片渐渐变成瓦砾的土地和生活方式里有他最多的眷恋。
他曾在多个场合动情说道,“这就是文学的作用,文学可以让他们回来”。
【黄蓓佳:江苏南通】
作为难得的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双栖作家,黄蓓佳的笔下也流淌着故乡。
从《没有名字的身体》到《所有的》,再到《家人们》,黄蓓佳不遗余力地发掘着故乡的人和事。
新作《童眸》中,黄蓓佳再度以故乡如皋为背景,用柔软的笔触书写着童年的两条小巷。
对于故乡的小巷,黄蓓佳有着太多的回忆——“我外婆的家就在横八字巷里,从出生到出门读大学,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最起码有五分之一的时光是在这条巷子里度过的。我最初的小说习作,很多都是在这条巷子写出来的;第一次发表作品,也是在巷子里收到样书;考上北大,也是从这条巷子里打包出发的……可以说,小说中朵儿的家,其实也是我童年时住过的家。那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贫寒酸,但我们过得活色生香,一丝不苟”。
至今,她仍用那双干净又明亮的眼睛回望着活色生香的故乡。
【赵本夫:江苏徐州】
很多人应该都忘不了《天下无贼》这个近乎美好的童话。
而《天下无贼》的作者赵本夫也一直孜孜不倦地用文字书写着土地和善良。
从《天下无贼》《卖驴》到《无土时代》,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是对土地和善良的追寻。
从故乡江苏丰县迁居南京10多年,赵本夫从未割断与故土的联系。
他曾道,“太多的人一生奋斗的目标不过是抹去一身的土气,而又有太多的人居于高楼却喜欢自然的气息”。故乡丰县注定成为他漂泊一生的精神原乡。
如今生活在南京的赵本夫选择用生活方式致敬故乡,致敬土地。
他在阳台上种了200多盆“花”,到了秋天,那“花”会结出果来:100多根黄瓜,到现在都没吃完的辣椒。
这是来自土地的果实,也是赵本夫人生中割舍不掉的温暖。
【鲁敏:江苏盐城】
提到汪曾祺想到高邮,提到鲁敏便是东坝。
《逝者的恩泽》《风月剪》《思无邪》《颠倒的时光》,都是独属于东坝的故事与情趣。尽管东坝有着所有典型的中国乡村面孔,但它的河流、平原、稻田,四季、风俗、变迁又都是如此特别而朴素的个人记忆。
你会在泥土中认出东坝,也会在叹息中辨出人生。
他们笔下的江苏是你心中的江苏吗?
草长莺飞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起在书页里寻回故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