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网信事业新成就|23年已然巨变,未来网络还将这样改变世界 下一条:[视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网信事业新成就:未来网络,让共享经济插翅飞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4-19

  

借助下一代互联网,传统产业将搭上共享经济这趟“高铁”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万物互联时代,传统互联网正寻求演进之路。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深刻影响着网络产业的方方面面。快速发展的网络,让共享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昨天,参加2017年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分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在南京江宁未来网络小镇,共同探讨共享经济发展。

滴滴出行解决1750万人就业

表现抢眼、亮点纷呈,是去年共享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昨天,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一上讲台,就欣喜地说:“随处可见的小黄车、快速奔跑的滴滴打车,都是共享经济的代表。”

去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3.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等重点领域交易规模达1.37万亿元,远超实体经济增速。去年中国共享经济领域融资规模达17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0%。

去年我国网民数量达7.3亿,这是我国发展共享经济特别大的优势。不少应用上线后,都可在短时间积累大量用户。

带动就业,共享经济贡献大。去年我国参与共享经济的人数达6亿,比上年增长1亿人,6000万人参与提供服务,这个数字比上年增加1000万。

去年我国经济聚焦“去产能”,低技术产能的企业被关闭,员工就业怎么办?共享经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去年滴滴出行带动1750万人就业,为“去产能”领域解决278万人就业,占整个滴滴出行就业机会的10%。

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马忠玉说,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将达10%,2025年可达20%。未来10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企业。

多方协力共解“成长的烦恼”

乱停乱放、损坏丢失……几乎一夜走红的共享单车,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分享经济也不例外。”马忠玉说,分享经济正处在“导入期”到“成长期”阶段,引发很多问题,对行业监管带来新挑战。

“光用技术创造出需求还不够,我们必须有新规则。”世纪互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升说。

“分享经济跨行业、跨地区,而现在很多法规是行业内政府机构制定,或是地方政府制定,不适应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马忠玉分析,由于对分享经济缺乏正确认知,有些部门用传统观念对待新技术、新业态,一些地方出台的新政不成熟。

分享经济和实体企业的融合将出现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虚拟融合等各方面。分享经济治理也将走向包容性监管与多元化协同的新时期。国家发改委2月底发布共享经济指南,提出要审慎监管、底线监管和事后监管。

“分享经济无论是服务提供者还是用户,大家互不相识,所以信用成为保障分享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马忠玉说,平台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交易规则,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和用户信息的保护及大数据体系,用户则要提高自己信用度,行业也要积极研究政策设计,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找鬼”游戏“找”出新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说:“未来网络要走向社会,走向各个领域,将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经济未必都去骑共享单车、用滴滴打车,而是要用共享经济改变传统经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说,未来网络世界万物互联,传统产业应搭上共享经济这趟“高铁”,挖掘连接资源蕴藏的价值。

“技术上一点点小进步,可能都会给社会带来很大变化。共享经济基础性变化,会给传统企业带来大量机会。”朱岩说,“去年在全世界爆红的‘找鬼’游戏就是典型案例。经济低迷时,宅男宅女多,拉动不了消费。这个游戏通过AR,把大家带到街头、商场找‘鬼’,找着找着饿了,得吃饭吧;找着找着,‘鬼’就在商家柜台后面,一点击,掉下来的正好是这个柜台的红包,可能你就会消费了,新需求就被激发了。”

通过技术发现新经济需求,这还不够,我们需要建立新规则。“万物互联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是连接的,连接变成新的社会资源,像石油、天然气、煤炭一样。”朱岩认为,挖掘资源、连接资源的过程,就是书写新规则的过程。企业原来靠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但只有跟客户连接的这一条边创造价值,而万物互联时代,让各边可连,带来无限“相关客户”。

陈升说,今天的互联网代表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并非由政府成立一个新部门,就能发动全社会组织做些事,形成大规模协作。未来,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大规模协作的中心。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下一代互联网,会把共享经济从1.0逐渐升级到2.0版,从而释放无穷活力。

本报记者 朱秀霞 宋金萍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6727530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2630676 本月:9897624 今天:9560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