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人民的名义》传递更“清晰”的信心 下一条:【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一夜的“星光”,岛城无眠!
《人民的名义》是一堂触动灵魂的政治教育课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4-22

  
作为文艺作品,它也非完美无瑕,当人们普遍为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炉火纯青的演技点赞时,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也很正常。

《人民的名义》引发全民点赞“追剧”。这部影视作品把官员百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对官场腐败进行揭露鞭挞,折射出当下中国反腐工作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文艺的形式,从一个微小的契口入手,悄无声息地一点一点打掉横亘在党和人民之间的无形之墙,为当下官员上了一堂触动灵魂的政治教育课。

这是一堂自我警醒的政治教育课。“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这首当年的歌谣见证了战争时期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情景。但在相对优越的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联系缺少切身之感。剧中光明区信访办居高临下的小窗口底下上访者站着说不上话,弯腰腰疼,蹲下腿疼,老百姓受不了,说不了几句话就走了。这一走,带走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耐心,也筑起了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厚厚隔阂之墙。“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人民服务”的金色大字镌刻在新华门的影壁上,更应该镌刻在8600万党员同志的心里。

这是一堂守护信仰的政治教育课。在《人民的名义》中,第一次让笔者泪流满面的是陈岩石老同志在危机时刻勇敢地举起火把,站在推土机下,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劝退工人,平息纠纷。而在晨曦微露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微微侧靠在一张矮小的椅子上坚守了一夜。对于一位80多岁的老同志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坚持,又是一种怎样的无私奉献?看着陈老的背影,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疼,更有一种无法言语的钦佩,也许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作风。一代代共产党人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最为宝贵的传统,丢了这些传统,就丢掉了民心,丢掉了党的根基。始终坚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信念,才有了13亿人民共同推动中国永不停歇的进步和中国波澜壮阔的崛起。

《人民的名义》正是贴合了时代的脉搏,符合了百姓的精神需求才会深受观众喜欢,众多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作为文艺作品,它也非完美无瑕,当人们普遍为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炉火纯青的演技点赞时,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也很正常。只是在这些不同声音之外,我们应该更多的看到这部影视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力量和信心,特别对于公职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堂触动灵魂的政治教育课。一部文艺作品能够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已经足够了。(菉葭苍苍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3387129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6527629 本月:12317289 今天:55664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