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交推出的“食行生鲜”,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记者 杭兴微 摄
□苏报首席记者 徐蕴海
上班路上买瓶水,下班回家带点新鲜菜,周末出行顺便还本书……随着沿线相关设施的逐渐完善,苏州轨交已不只是单纯的交通工具,一个个站点正在成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多功能服务中心。
面包西饼便利店,拍照充值查地图
站厅商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一选择是便利店。”回忆5年前1号线的商业布点,苏州轨交集团资源开发分公司商贸管理部副经理朱国强说,因为“能满足绝大部分乘客的基本需求”。同样的原因,面包西饼店是轨交站点商业设施的另一个标配。这类形式的商业设施比较受学生、年轻的上班族的欢迎,而这些正是苏州新开通轨交时的主要乘客群体。
五花八门的自助设备创意纷呈,大头照自拍机、饮料机、取款机、充值机、优惠券打印机……2015年秋天,当苏州特产大闸蟹装进贩卖机出现在轨交站点时,苏州人的创意成功地吸引了众多眼球,“央视财经新闻频道也做了报道。”朱国强说。
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苏州轨交在华东地区率先在站点引入了智能导乘机,按照计划,1、2、4号线将继续完善导乘机的设置,总量约280台,平均每站3台。新的探索仍在继续。2017年初,看好城市经济活跃、外来人口多,以便利、快捷、时尚为卖点的面膜售卖机也开始进入轨交站点。
果蔬净菜顺路带回家
助力“农田到餐桌”三方共赢
如果仅从经济收益来看,螃蟹贩卖机的设置并不理想,尽管最低15元1只的价格相当亲民,但购买者不多。朱国强分析,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是市场对螃蟹的新鲜程度不确信,而且市民对新产品的接受需要时间,而每年的蟹季只有几个月,还没适应就过季了。
不过,售卖大闸蟹的尝试,积累了经验,打开了思路,一年之后,“食行生鲜”在轨交站点登场。苏州食行生鲜公司是一家生鲜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以打通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为突破口,运营着一条集生鲜农产品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冷链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顾客通过网络下单选购生鲜食材之后,便可在指定的智能冷藏柜提取货物。
朱国强介绍,原先“食行生鲜”的自提地点一般设在居民小区,2016年12月22日,该公司在广济南路、时代广场等5个站点开展试点,设置了约200个冷藏柜,市民乘坐轨交的同时可以顺便捎带果蔬净菜回家,“苏州轨交多了一项服务功能,为生活快节奏的城市白领解决了日常买菜的难题,从供应商的反馈来看,目前轨交站点冷藏柜的周转率已经高于居民小区,可以说三方都获益。”
引入微型多媒体图书馆
让步履匆匆的人们歇歇脚、充充电
除了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雅致书香也是苏州轨交的一道独特风景。
苏州轨交集团资源开发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曾澜介绍,此前他们与苏州图书馆携手,在1、2号线建成了两家微型多媒体图书馆、5个自助还书点,接下来还将在4号线布点。
考虑到往来乘客多为上班族,生活节奏较快,其信息需求多样化,对现代信息设备使用熟练,轨道交通图书馆的定位为“微型多媒体图书馆”。每个轨交图书馆的空间约为50平方米,采取固定交互式媒体与传统书架相结合的形式,分为书籍报刊阅览区、信息检索区和多媒体展示区3个区域,馆内配备约2000册图书、30种报刊、5台读者检索用电脑以及多媒体读报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为读者提供一个获取信息、短暂休息的所在。
曾澜说,目前一大批既方便乘客又有良好经济效益的自助设备已成为苏州轨交商业的主力军。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尝试新兴和时尚的门类,在遵循公益、安全、便民原则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提升品质,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站厅商业文化和多功能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