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上,唤起对“五四”运动记忆的同时,引起深思。世易时移,当下青年的使命担当有何变化,不变的是什么?
梳理伟大的“五四”精神不难发现:爱国、科学、民主、文化是其关键词,这是永恒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词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这是变化的。因此,在发展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成为青年新的使命担当。
“五四”运动传来马克思主义,五四青年成为时代先锋,“十一”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文革”让人民走向精神物质双贫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打教育基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恐留学生学成不归,相信他们的爱国心增添了自信。至今,全国科学大会已开数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春天无处不在。从陈景润到谢毅,从燕外飞到燕归来,从科技贫困到科技昌明,卫星上天,“潜龙”下海,航母入列,大数据、云计算、芯片和互联网+使世界变得更奇妙更美好,留下祖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轨迹,提高青年强国富民当仁不让的信心决心,启迪望星空的智慧。
“五四”运动发民主之先声,更多和自由相关联,今日所讲民主,新增法治内涵。“五四”时民主是开创性、革命性的,今日民主是建设性、创新性的,区别在于新中国有了宪法根本大法,但权与法的此消彼长和较量从没消停过,即使“文革”结束亦如此。大学生孙志刚到广州找工作,因没带身份证被收容死于非命,引起法学界青年高度关注,他们的呐喊带来收容制到救助制改革。诠释法律的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宋鱼水、王万华、詹红荔,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河北聂树斌案、海南陈满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等相继平反,标注了我国民主与法治体系建设的新高度,体现了政法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激发了青年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
当下,对文化的态度应有别于“五四”时期,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不能洗澡水和婴儿一起泼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的根和魂。一语道破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在筑梦小康路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缺一不可,文化自信尤为重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力促进文化的改进与创新,让传承的文化拥有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从另一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谋而合。开放之初,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今天,月是故乡明。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一脉相承,是质朴崇高的情愫。加强国家软实力——文化建设,有志青年义不容辞。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对历史、现实和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我们放眼世界大局,勇立改革潮头,不负时代重托,实属必要和必需。(王震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