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网络中国节】让传统与时代“同频共振” 下一条:【网络中国节】:过端午节要厚植文化“获得感”
【网络中国节】文化传承 “粽”有深意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5-27

  

小时候,端午是一枚小小的粽子,沁人心脾却又历久弥香。长大后,端午是一抹淡淡的回忆,挥之不去却又难以割舍。纤纤苇叶,尚记屈子心伤;缕缕粽香,千年依然芬芳。吃粽子、绣香包、赛龙舟、挂菖蒲……端午时节各种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包好传统文化这枚“粽子”,既需要调配好民俗活动的“馅料”,也需要包裹好传统文化的“粽叶”。

冯骥才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一种文化的生日。”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度浓缩的记忆,是一部华夏文明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如何把端午这一文化遗产守护好,如何把传统文化继承好,值得我们深思。

包好传统文化这枚“粽子”,基础在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于个体可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于国家可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回归传统文化,守望传统文化,最终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既包含着对于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的熟悉与热爱,也包含着对于传统的创造性弘扬发展,将传统引导到现代。

包好传统文化这枚“粽子”,关键在践行。诚然“博学于文”难得,但践行“约之以礼”却更弥足珍贵。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统文化虽卷帙浩繁却有迹可循,它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自觉践行,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道不远人”,其实传统文化从未走远,我们只是回归而已。过端午,我们不仅要包粽子、划龙舟,还要深挖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让端午文化持久飘香。

包好传统文化这枚“粽子”,核心在传承。屈原之所以被人铭记,绝非因为他的投江而亡,而是因为他“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高洁品格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可以是一枚粽子,可以是一叶扁舟,可以是一个香包,可以是一杯茶,可以是一杯酒,可以是我们看得见的一切,又不是我们看得见的一切。我们要不断传承好、发展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既历久弥香又推陈出新。

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传承才能不断创新。包好传统文化这枚“粽子”,中华文明必将持久芬芳。

作者:胡道位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6591757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232110 本月:8499058 今天:2897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