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灾难面前,我们拒绝“带血的流量” 下一条:别让舆论“流弹”再伤他人
我们该以何种心态面对突发公共安全案件?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6-19

  

6月15日16:48分江苏丰县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5人受伤。该案件发生后,各种微视频、图片、不实信息充斥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各种议论、猜测、质疑蔓延网络。即使在6月16日央视公布了当地警方的认定结果、嫌疑人和背景情况等信息后,相关的质疑仍然不绝于耳。有质疑警方调查结的、有猜测嫌疑人背景和作案动机的、有怀疑警方为何如此之快出结果的等等,甚至“这小伙厉害了,自制炸药,还是个神经病”之类的评论都能被置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网络怎么了,我们的网民怎么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面对突发的重大公共安全案件中,我们的公安干警,政府的相关部门首先考虑的是救治伤员,保护现场,查清案件原因。但调查和公布真相是需要时间的,而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现场群众会把碎片化的信息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手机端,微信、微博裂变式的扩散方式,短时间这些碎片化信息就会充斥网络,而部分“别有用心”者会借机浑水摸鱼、扰乱视听,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也是为何每遇重大公共安全案件时,各种片面、不实信息充斥网络的根本原因。

当网络被这些不实信息所充斥,广大网民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第一印象”,再加上“刻板印象”和“罗宾汉情节”,待到官方正式公布真实信息时,已没有多少网民会关注事实到底是如何,反而会因为已接收受的“第一印象”来质疑官方信息,老百姓也就成了“老不信!”

因此,在面对突发公共安全案件时,我们网民不妨先多看看、多查查、多等等,多看看中央、省市权威媒体的新闻,多查查当地官方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多等等当地政府部门权威的调查结果,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会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会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案件侦破和相关处置工作。而当地政府部门在全力抢救伤员、侦破案件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应对媒体,将最及时、准确的消息告诉公众,以期打消公众疑虑、消弭恐慌。(华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33785217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6435267 本月:12224927 今天:46428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