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友谊社区位于崇川区与港闸区交界处,占地1.2平方公里,下设16个邻里,是崇川区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数量最多的社区,辖区80岁以上老人235个,是个典型的老龄化城市小区。友谊社区自2008年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召集辖区党员骨干“共商大计”。2010年,在做了充分居民调查的情况下,社区成立了“爱心养老互助会”助老志愿团队,从此开始了细水长流地志愿帮扶行动。
细水长流,从“心”出发
友谊社区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发现很多刚刚退休赋闲在家的“小老人”有时间、有能力、也十分愿意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帮助那些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老人”,首先提出了“小老人助老老人”帮扶思路,这是基于年纪相近的他们不仅可以解决空巢孤寡老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在精神方面给予他们抚慰和支持。
(图:志愿者帮助困难老人用餐)
初心不变,始终如一
即使默默无闻,即使困难重重,友谊社区的志愿服务初心始终未变,一直坚持帮助那些老人们。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城东街道友谊社区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志愿服务经验,也开始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志愿之路前进。友谊社区结合基层邻里服务建设,再次深入群众全覆盖调查研究,在参照其他先进组织的经验和制度,贴近本辖区实际,搜集了各类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资料,仔细研读,分门别类,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制度条款,制定了总章程,以及各项辅助章程。在重新整合资源,制定章程,以邻里为单位,大量吸纳新成员。2015年3月,友谊社区的志愿服务团队“爱心养老互助会”再振旗鼓,重新出发!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外的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建立了无偿的服务模式,在小区内建立了固定驻点,与需要服务的老人进行配对服务,提供心灵慰藉、就医帮助、家庭矛盾调解、送餐助餐等服务项目。互助会逐渐从一个几人的队伍发展壮大成几十人的队伍,变的是规模和机制,不变的是为老服务的初心!
(图:爱心养老互助会结合基层邻里建设,广收成员,再振旗鼓。)
帮在平常,爱在点滴
爱心养老互助会成立后获得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涌现出多位互帮互助的先进典型,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创始人之一的董茂林,他主动与93岁的高龄老人陈梁一结成互帮互助的对子。老人年纪大了,手脚已不如年轻时利索,儿子又有残疾,只能自理部分生活,两人的生活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董茂林知道情况后,就尽心尽责地照顾年迈的老人,帮老人做些他做不动、儿子不会做的事。8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即使董茂林自己身体有恙不能亲自去照顾老人,他也会拜托其他成员和社区看护好老人。老人用颤巍的双手写了封感谢信贴在社区的橱窗里,他说:“我要让大家都知道,我并不孤单,因为我有个温馨的大家庭,我有许多关心我的家人!”
(图:志愿者带着社区医生上门为孤寡老人体检)
扩大服务,欢乐常在
社区每年年末就召开互助大会,商量制定出来年的为老娱乐活动,公布张贴在各邻里公告栏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内。从新年的第一天起,老人们便翘首期盼起他们的“节日”来。迎新春、闹元宵,祭清明、贺端午,包粽子、吃月饼,过生日、看电影,学唱歌、来合影……老人们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充实满满。
(图:志愿者为孤寡老人庆祝90岁生日)
除了开展一些老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友谊社区还和南通市爱德社会组织建设中心联合启动了“100名困境老人助餐”专项行动:由爱德出资、厨大师中央厨房协助配餐,互助会组建送餐志愿者队伍进行送餐。辖区有24位老人被列为关爱对象,每周一中午享受一次免费助餐服务。每到周一,志愿者们便早早地在驻地集合,着保温箱子,小心翼翼的装上饭盒,11点左右就把餐送到老人手中,每每都能收到老人们最真诚的感谢。
(图:爱心养老互助会志愿者送餐到家、送爱到家。)
强强联合,激情洋溢
友谊社区爱心养老互助会发展至今已逐渐步入正轨,志愿者们每天安排班轮流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值班,接待居民来访。为了更好地满足辖区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友谊社区联合大学生志愿者与互助会签订共建协议,每周一、三到社区来参加助老志愿服务。这群年轻的志愿者给互助会带来了青春的激情,他们干劲十足,不仅可以填补小老人志愿者体力上的不足,也满足了辖区老人对于现代化产品的好奇需求。老少联手,让友谊社区的助老志愿项目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爱。
(图:大学生志愿者为老人修剪脚趾甲)
近年来,“小老人助老老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城市小区养老方式。互助会的成员常说,“我们相信,我们的爱一定会传递下去!当我们也老得走不动的时候,也一定也有爱的传接人给我们带来帮助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