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砥砺奋进的五年】提速降费又一举措落地 江苏进入“流量不限量”时代 下一条:【砥砺奋进的五年】徐州商贸物流中心:从“五省通衢”到“五通汇流”
【砥砺奋进的五年】动次打次的广场舞 常州大爷大妈们跳出了新花样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7-14

  

要聊老年人健身那些事儿,有项运动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广场舞。在晨光里,在暮色里,在家门口的小通道里,在宽阔的广场上,在小区、公园的绿地上,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每天都会响起,几十个、数百个老年人,跟着动次打次的节奏舞起来。

记者采访发现,在常州跳广场舞的人群年龄跨度非常大,并且各个职业的人都有。有退休人员、银行管理人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大中小学老师、医务工作者,也有个体经营户、打零工者、家庭主妇等等,绝大多数为中老年女性。

广场舞是老年人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30多年来,广场舞

从零零星星发展到城乡全民参与

虽说现在各地曝过“广场舞大爷大妈抢占篮球场”“高考期间拒停跳舞”等新闻,但记者走访发现,在常州并没有出现这类情况,合理分布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市区早已建成的10分钟健身圈,让不同运动爱好的人们都有了去处。

为了引导常州市广场舞健康发展,加强会员服务和广场健身舞俱乐部建设,今年2月,江苏省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在常州正式成立分会。省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会长贺珍珠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广场舞习练人群在1亿人左右,广场舞集健身、健美、健心、健脑于一体,有利于改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控制中老年人体重,对形成科学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大有益处;此外,广场舞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积极参与健康治理。

我市广场舞大妈玩的都是“高大上”

“早在1985年,我们就开始接触广场舞了。”协会理事柯孝云和王莹告诉记者,“那时候还不叫广场舞,只是我们一些舞蹈爱好者自发组织进行的晨练项目。当时常州大概只有10个练习点。”30多年过去了,原来零星的练习点发展成遍布城乡的全民参与,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又为广场舞运动加了一把火,“钟楼区体育部门专门为我们提供训练场地,帮助我们成立了广场舞工作室。”王莹说,在政府的推动下,广场舞不仅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活动的档次也不断提高,“2010年,我们五星秧歌队获得了第二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舞蹈金奖,2014和2015年,我们连续两年代表常州市参赛,蝉联江苏省秧歌比赛一等奖。”

据了解,市体育局正积极推动广场舞工作纳入全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营造健康、文明、规范、有序参与广场舞的良好氛围。

不再千篇一律跳一支舞

各支队伍都想着跳出特色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广场舞在近几年有了不少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妈们跳的曲目重复率低了,不再是到处都是《小苹果》了。

“以前我们都会在网上找流行的节目,网上流行跳什么,我们就跳什么,现在我们是听到了喜欢的歌曲,就自己编动作,这样和其他地方的广场舞舞蹈曲目重复度就降低了,原创舞蹈越来越多,每个地方也就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家住勤业一社区的庄阿姨告诉记者,她除了在社区广场上每天跳广场舞,平日里还会去老年大学上广场舞的课,吸收了不少常州各个社区的“新鲜玩意儿”,“现在各个社区都有新东西,跳的不再千篇一律,各种各样的主题都有,有跳爵士舞的,有跳傣族舞的,有表达邻里小事的,也有演艺革命故事的,样式特别多。”

据了解,现在常州市不少社区广场舞队伍都会找专业的舞蹈教练来上课。“其他地方的广场舞队都花心思、花功夫,我们也不能落后,我们出去参加比赛,那些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原创舞蹈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跟着网上走,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去年参加过常州市广场舞大赛的徐志瑜说,她们去年就请了上海的老师来上课,让老师给她们创新了动作,变得易学易改编,给团队留下了发挥空间,同时也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

年轻白领的加入,也给常州市广场舞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带动常州广场舞多了几分年轻和活跃。徐志瑜说,以前广场舞中年轻人团队凤毛麟角,但现在30多岁的人也会每天晚上来跳广场舞,说明广场舞正从中老年人走向年轻化。

广场舞不光锻炼了身体

还是老人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广场舞火热背后,也折射出了不少老龄化社会中更深层次的“精神养老”问题。记者发现,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除了为健身,还有不少是出于社交需求,其目的在于排解孤独。

每晚都在清潭院街广场跳舞的刘云就表示,子女忙于工作,平时也不住在一起,周末孩子才会回来探望,“平时参与周围的广场舞让自己不那么孤单。”广场舞对于这群老年人来说,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交方式,是晚年生活的“必需品”。

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任小玉也认为,老年人有精神需求,广场舞准入门槛低,群众参与度高,成为老年人追求健康、稀释孤独、融入社会、流放时间的重要途径也是必然的,“就像现在老年大学越来越火,老年人在这样的社交方式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又能锻炼身体,在不扰民,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是值得推广的。”

本版文字 郑雨露 本版图片 朱臻

来源:常州晚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3459477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7305772 本月:13095432 今天:9938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