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砥砺奋进的五年】青创空间,青年“初创”的乐园 下一条:【砥砺奋进的五年】引来长江水?汩汩润民心
【砥砺奋进的五年】江苏徐州实施“富民八计”,解答农民增收的三道题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7-19

  

新华报业网讯 一颗小蒜头,激活一条产业链;一根上网线,带动一个创业圈;一条故黄河,串起一片脱贫村……聚焦富民,江苏徐州层层使招,成效显著。去年,徐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74元,比2011年高出6000余元。

徐州市围绕产业、就业、创业、物业、合作、帮扶、转移支付、低保托底等,实施“富民八计”,重点解答农民增收的三道题:作为农业大市,如何打好现代农业的“拿手牌”?面对新经济兴起,如何适应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拥有江苏近四分之一的低收入人口,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业是聚力创新的基础领域,农民是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农村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我们必须做到重农强农调子不变,惠农富农力度不减,加快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说。

做好土地文章,提档现代农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季,邳州大蒜又获丰收,产量逼近70万吨。数万客商来此交易,带来市场的繁荣。生墩村的荐秀銮是邳州12.6万户蒜农中的一位,她挺满足,家里的4亩蒜地不用愁销路,“虽说每年的行情不一样,每亩赚两千来元不成问题。”

作为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邳州的种蒜面积常年保持在60万亩左右。当地形成了全产业链式开发,拥有大蒜商贸和加工企业近250家,去年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81亿美元。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黎明开发出蒜粉、大蒜素等20多类大蒜精深加工产品。他说,邳州人在蒜地里挖出金疙瘩,展现着现代农业的“邳州精彩”。

徐州是江苏农业的重镇,耕地面积江苏第二,农业经济总量江苏第一,全市设施农业占耕地比重达到25.9%。在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和节本增效,还要让农民在全环节升级的全链条增值中增收。”徐州市市长周铁根说。

目前,徐州依托7个省级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主攻精深加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同时,各地全力做强优质粮食、设施蔬菜、花卉、银杏、板材、肉羊、奶牛、观赏鱼等8大特色产业,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3大融合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去年10月,徐州的两大合作社和公司,成为首批挂牌的“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已有3.8万吨新鲜蔬菜从徐州的“菜园子”直通上海的“菜市场”。

做好土地文章,徐州还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的约束瓶颈。在沛县,当地全部实现县、镇、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全覆盖。去年,全县完成产权交易成交总额7.33亿元,居江苏第一。此外,铜山的股田制、睢宁的农田托管制等一系列探索不断推进,持续释放土地的活力。

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就业创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农村解决就业和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去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造访睢宁县沙集镇,他的这番评价让这个早已闻名的“电商小镇”,又火了一把。

在沙集,农村电商程怀宝带着200多个工人,日夜忙碌在生产车间,把一车车家具,从小镇卖向全国。去年,沙集镇的网商达到1.3万人,网店1.6万家,网销额75亿元!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一根网线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生态,农民们“放下锄头、拿起鼠标”,实现了“不离土、不离乡,网络创业奔小康”。从2015年起,徐州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根据规划,今年,徐州每个县(市)区将至少建成1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的新要求下,依托农村的田园山水资源,同样让农民看到了致富的新风景。

由采煤塌陷地改造而成的贾汪区潘安湖,是徐州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每年引来上百万游客。在这个国家4A级风景区,有3000多名周边农民从事绿化、旅游、餐饮等工作。马庄村的王秀英老人在景区卖香包,发展为由40多位村民组成的“布艺社”。村里还建起30多家农家乐,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

“我们挖掘城乡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按照‘点、线、片’结合的思路,以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示范点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创建一批特色休闲观光旅游品牌。”徐州市委副书记杨时云说,如今,贾汪区被评为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铜山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丰县梨花节和红富士苹果节、沛县刘邦汉文化节等一大批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享誉国内外。目前,徐州已建成1000多个休闲农业景点,年营业收入近4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达40万人。

兜住民生底线,抓好扶贫保障

低收入人口68.2万,绝对数量居江苏之首;省定经济薄弱村216个,占江苏的近四分之一。在徐州富民的征程上,扶贫是一道必须要跨过的坎儿。

因为土壤贫瘠,黄河故道沿线曾是一条贫困带。近年来,徐州将水利、交通、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扶贫融为一体,对黄河故道进行二次开发,让这里变成了致富通道。在丰县师寨镇汪屯村,上百个木耳大棚上面架起太阳能电池板,形成了占地300亩的菌光互补产业园。“有了种植和发电两项收益,一个生产周期可以吸纳300名贫困人口从事生产,形成‘基地+光伏+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项目负责人韩本国说。

光伏扶贫,只是徐州10种扶贫模式的一种。徐州通过小额贷款、物业租赁等多种形式,努力做到“一户一举措、一户一项目”,户户享受扶贫红利。去年,徐州实施各类扶贫项目816个,市级投入专项资金8089万元,相当于上一轮五年扶贫开发投入总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增幅江苏第一;实现了20.24万低收入群众脱贫,68个经济薄弱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05个,较好完成了省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徐州还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围绕医疗、上学、养老等焦点问题,不断提高农民“隐性财富”。比如对11万余户因病致贫的低收入人口全额代缴医保参保费用,提高他们的新农合医疗保险补偿标准,将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户不落”。

记者 刘刚 王岩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3445686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7157416 本月:12947076 今天:56741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