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江苏泰州掀起绿色风暴,“借力督察”力求惠及民生 下一条:【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构建创业生态系统,释放富民乘数效应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扬子江城市群:群策群力,走好发展“一盘棋”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7-21

  

新华报业网讯 沿江八市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缘相近,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是各市共同的责任和期盼。

城市为子,发展为局。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版图上,沿江八市必须勠力同心走好“一盘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个维度,

勾画好城市群战略定位

在江苏整体区域功能布局中,江苏省委省政府就扬子江城市群战略定位给出“三个维度”——

在江苏省内,是全省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极。“1+3”,这是重构和优化江苏全省区域功能布局的“新蓝图”。“1”,就是扬子江城市群;“3”,一个是连盐通一线的沿海经济带,一个是宿迁、淮安为主,包括苏中部分地区的“三湖”生态经济区,一个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扬子江城市群要形成高端发展的新经济板块,支撑江苏全省、带动其他区域发展。

在国内,是长三角城市群北翼核心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向北,引领苏北发展;向东,强化与上海对接;向南,密切苏浙、宁杭联系;向西,带动更多周边城市包括皖南地区发展,通过与外部经济区域整合交流,形成更为紧密的整体。

在国际上,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区、“一带一路”交汇地带,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地方戏”也要唱出全球影响力。

“江苏区域发展布局的‘1+3’新构想,是对以往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四沿’布局的进一步深化。”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院长杨凤华教授说,它将沿线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区域板块功能布局相结合,既强调沿线地区的融合发展,又突出不同板块的功能分工,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棋局。其中,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沿江八市加强协同融合,加快集聚高端要素,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形成高端发展的新经济板块,更好地辐射带动沿海经济带、宿淮生态经济带和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的跨越发展。

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黄杰认为,打造扬子江城市群,有利于集聚周边浙江、上海等地外溢的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放大向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培育出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最大最优的增长极。

而置身国际坐标,江苏已经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中心一基地”最主要的落脚点就是沿江八市,这需要扬子江城市群提升国际国内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打造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做优做强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顶层设计,让城市间融合“水到渠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破行政壁垒,城市才能“无缝对接”。南京市栖霞区有7个入江河道,与镇江句容市的分界线就是便民河,境内的七乡河、九乡河的部分源头也来自句容,河道整治屡屡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南京栖霞区委书记邢正军建议,建立扬子江城市群内临近的市与市、区与区之间联动交流的机制,推动协调共治。

事实上,在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强化顶层设计,消除城市间合作的制度性障碍,成为共同的呼声。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规划院院长沈迟说,城市群之所以成为“群”,跨越行政区的制度安排是关键,不仅需要看得见的纽带相联系,更需要看不见的一体化制度来保障。在科学准确把握密度、速度、尺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是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那么,扬子江城市群以什么样的体制机制运行?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指出了两个着眼点:

外部着眼打造“国际范”。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合作平台,研究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扬子江城市群可以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投资、港口、贸易、政府管理等领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经验,营造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营商环境。

内部着眼打破“行政墙”。探索如何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错位协同发展、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等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群内城市之间协同发展、群际之间合作发展。

及早着手、抓紧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内部融合已经“开题”——

在公交出行上推行群内“一卡通”,在医疗卫生上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在旅游开发上共同打造精品线路,在城市治理上建立健全城市群公共安全网络……

“城市群的本质是合作,优势在整体。”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吴政隆指出,沿江八市之间既需要有由省委、省政府牵头的协调机构,也需要各地加快推进各类改革试点示范,充分利用扬子江城市群这个平台,在产业、科技、人才、财税、投融资、户籍、生态等方面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推动资源向城市群集聚、政策在城市群集成。

抱团发展,做好接轨上海大文章

过去,苏州等城市提出“大树底下好种碧螺春”;今天,应当是整个扬子江城市群“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4月27日,南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对接上海服务大会。在2600多位中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南通“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发展战略正式“开门”。南通市长韩立明说,作为南通为打造上海“1+6”大都市圈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增添新动能的具体举措之一,今后这样的活动将每年举行一次。

其他沿江城市也不遑多让。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明确苏州4号线将与上海17号线连接;无锡市政府去年起启动《无锡对接上海战略与路径研究》,直接对接“上海总体规划2040”;地处苏中的扬州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辐射和产业转移,全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园”“网络视听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对接上海,并非江苏一厢情愿。不久前公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明确提出,优化上海大都市圈格局,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1+6”协同发展大都市圈。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指出,上海提出到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定位,将加快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有关生产要素和产业将亟需向周边城市和区域转移。扬子江城市群在环沪周边城市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产业、配套、要素优势,关键看如何有效承接。

“沿江八市应抱团对接上海,打造承接全产业链的大平台。”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建议,当前长三角经济发展普遍走到转型“关口”,接轨上海,眼光不能只盯着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转移承接,关键要在更高层面上聚力对接上海创新资源,实现借力发展、借势提升,“接轨上海,交通是支撑,产业是重点,而创新是核心。”

他建议,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规划应形成“1(上海)+8(沿江八市)+1(盐城)”的总体架构。推动设立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协调委员会,以规划理念接轨上海,以城市群产业联动、载体联动、要素联动,促进与上海的空间融合,使扬子江城市群能够向东西南北同时拓展辐射,从而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有理由相信,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必将掀开江苏转型发展的精彩新篇!

记者 杭春燕 付奇

原标题:扬子江城市群:群策群力,走好发展“一盘棋”

标签:

编辑:郑亚群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3474464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7466500 本月:13256160 今天:26011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