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图闻扬中
图闻扬中  
上一条:简讯 下一条:简讯
砥砺奋进的五年·习近平点赞的江苏人江苏事丨赵亚夫:连“名字”都送给了农民
扬中市新闻中心   2017-09-04

  

  

d1.jpg

2014年12月,习总书记在赵亚夫的介绍下,参观世业农业园。(资料图片)

上周,以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亚夫为原型的同名电影《赵亚夫》正式上映。半个世纪情系农民,抛弃繁华与优越甘做“农夫”,在帮助农民致富的路上,赵亚夫不仅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真心真情,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面点赞。

8月下旬,记者来到句容市戴庄村再访赵亚夫。见面时,老人正站在田间细心地拔去杂草。他坦言:“总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说要促进农民增收,我印象太深刻了。只要干得动,我还想再多干几年。”

实习生 李爽 摄影 杨恒国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小磊

两次对话总书记

2013年3月8日

当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赵亚夫发言中建议,发展壮大合作社,使之成为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服务平台。

“亚夫同志讲的是对务农致富的认识。”习近平说,农村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今后要着力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真正使务农不完全依靠国家补贴也能致富。

2014年12月13日

当天下午,总书记来到镇江世业镇先锋村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作为基地的技术带头人,赵亚夫给总书记当“向导”。总书记赞扬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赢得了农民群众爱戴。他强调,农业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像赵亚夫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

习近平还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这段话刻在了赵亚夫的心头:“总书记讲的就是我们的心里话!”

d2.jpg

赵亚夫在村民的大棚里查看无花果长势。

再访赵亚夫

这座村庄,因他变了模样

白鹭成群,小楼林立。当年那个到处都是鸡粪猪屎,走路都要提着裤脚的闭塞村庄,在这位退休老人持续16年的努力下,已经彻底告别落后贫穷,改变了模样,一个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的现实样本展现在世人眼前。

“戴庄村的鱼虾鸟蛇、老鹰青蛙各类物种已增加至127种,比靠化肥农药种植的邻村多了107种。形成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后,不用打农药灭稻飞虱了,田里的蜘蛛会吃掉它。肥料也不用施,冬季种绿肥,地力也有了保障。”戴庄一天天发生改变,赵亚夫觉得自己的坚持有了收获。

在外打工的杜富海回来种桃树了,大学生村官汪厚俊把做生意的父母也带来养鸡了,农民重拾起对土地的信心。

村民富起来了之后,对生活的追求也在发生巨变。8月底,记者走进戴庄时看到,体育小广场上,一些村民在锻炼身体,“打麻将的少了,打电脑的多了。” 村民蓝涛过去是个贫困户,在赵亚夫的指导下,养上了有机黑毛猪。

d3.jpg

上面种果树,下面养家禽,成为戴庄农民普遍的种养模式。

从“草莓楼”到“戴庄模式”

戴庄的村民,见到赵亚夫都高兴地上前叫声“赵主任”,然后开始“汇报”最近猪养得怎么样、果子成熟得如何等。赵亚夫亲切地和村民们聊天,极有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给村民们出谋划策。

在农民心中,“赵主任叫种砖头我都种”。而在赵亚夫心中,这些农民又何尝不是他缔造“戴庄模式”的坚定支持者呢!

2001年,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位上退休。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去镇江最穷的村——句容市戴庄村“义务服务”。这回,赵亚夫想要的不是另一个“草莓楼”,他要搭建个“一个都不能少”的共享平台。在赵亚夫推动下,江苏省首个综合型社区农业合作社——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成立,吸引 90%的村民入社。他的角色是顾问,却不拿一分钱。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农机作业,只收成本费。对贫困户,社里垫资买种子、买农资,到有机大米销售后再结算,不赚社员一分钱。只要有弱劳动力,这家的人均收入就能超万元。低保户张乃成入社后,合作社帮忙垫付生产成本,2年时间,张乃成不仅还清欠款,还盖起新房。

“赵主任刚来时,我们村人均收入才2800元,村集体负债83万元。到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2.3万,村集体收入连续3年稳定在200万元左右。”用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的话说,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城里有套房,村里住着楼,开车干农活,空闲去旅游”的小康生活。

如今他将“名字”都送给了农民

刚入村时农民不信任,他带农民去城里看病培养感情;农民不愿改变传统耕种模式,他就搞出试验田,亲自做给农民看;农民技术不过关,他的手机是比110还快的24小时热线……如果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这是他的本职工作,那么带着农民种出的米亲自去上海的高档小区“摆地摊”,还曾在农展会上一站半天、亲自吆喝,这些已经超出了他擅长的领域。

为了给合作社的有机大米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赵亚夫还注册了“亚夫”品牌,将自己的名字都送给了农民。

为解决越光稻产量不高,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今年赵亚夫又从日本引进了早稻品种来戴庄试种,“一旦试验成功,大规模推广,有机米的价格就能便宜下来,市民得实惠,农民增收益!”

多年探索终于接近成功,赵亚夫说话时,两眼都溢出深深的笑意。

只要是能帮助农民的,他就尝试去做。令人感佩的是,他40岁学日语,50岁学市场营销,60岁学计算机,70岁学有机蔬菜种植,始终走在农民的前面,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把成果留在了农民家。

d4.jpg

10多年前的戴庄村。(资料图片)

d5.jpg

如今的戴庄村,旧貌换新颜。

赵亚夫“牛”在哪

他到哪里,

哪里的农民就富起来

1961年,大学毕业的赵亚夫来到镇江专区农科所工作。1982年被选派去日本进修,次年回国从日本带回20棵草莓苗及13箱农业技术资料。

1986年,赵亚夫带着草莓来到茅山老区,于是老区竖起了一批“草莓楼”。

1996年,赵亚夫建立“万山红遍”农业科技示范园,句容成为全国闻名的鲜果之乡。

2001年,赵亚夫带着有机农产品来到戴庄,最穷村变成了“小康村”。

如今,苏南苏北多少村镇找赵亚夫求助,这位老人一年超过200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农民们都说:“要致富,找亚夫。”

对话

“只要干得动,

我还想再多干几年”

记者:这么多年扎根农村,是什么支撑您一直坚持下来?

赵亚夫:我看电影《赵亚夫》时就想,这么多年我在帮助农民,农民也在帮助我的事业,农民对我深沉的爱和亲情,这是我最大的动力。我能为农民做些事,让农民有收获,我这一生也过得充实了。

记者:您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什么时候真正退休?

赵亚夫:只要干得动,我还想再多干几年。

记者:总书记来江苏后,您给自己最近3年的工作打多少分呢?

赵亚夫:80分应该打得到。现在戴庄过半土地已转变成高效农业种植,接下来希望在3-5年内要做到百分之七八十。再等销售路子全打开,我还要去更多地方推广“戴庄模式”。一是发展真正的农民合作社,二是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有了这两条都没问题。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73179306
位访问者
本年度:5563133 本月:5563133 今天:79335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