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上一条:“柔情执法”助拆违法建设 下一条:2017年江苏第14届社科普及宣传周主题知识有奖竞答
八桥镇:红菱套养泥鳅肥,稻田里头鱼儿游……
农民大户求升级技术供给很给力
朱琳朱国辉   2017-09-18

   徐兴雷给鱼喂饲料 本报讯 徐兴雷是八桥镇的农田承包大户,一次和老乡闲谈时,听说政府对“稻田养鱼”有扶持政策,他有些动心,从上百亩农田中拿十亩地开始了尝试。没想到他的鱼还没长大,挖沟的补贴已经拿到手了。昨天,记者来到徐兴雷的农场,他扯着大嗓门招呼记者:“走,去田里看看我养的鱼!” 进入农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一大片农田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鱼在哪?走近其中一块农田,发现它被一圈小水沟包围在中间。“别小看这个小沟,这里有扁鱼,青鱼,鲫鱼等,一共有几十万尾鱼苗呢!”只见徐兴雷向水沟里撒上一把饲料,没多会儿,水面就开始有了动静,一群小鱼向水面的饲料追去,甚至有大点的鱼蹦出了水面。 目前,种田“别出心裁”的人越来越多。八桥镇农业服务中心韩九荣告诉记者,这也使农民大户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八桥镇有150亩的扬中稻麦综合示范基地,在那里我们进行新品种推广前的实验和展示,通过技术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吃上‘技术饭’,同时打造一个生态、绿色、高效、循环的农业。” 除稻田养鱼之外,八桥镇永胜村的“秧草茬后浅水红菱套养泥鳅”项目也是风生水起,和秧草套养的红菱和泥鳅,总是能提前上市卖出更高的价格。这些先进技术都需要农业服务中心的田边指导,技术输出关系到收成。他们有时把农民集中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承包大户改进种植方法和模式,提升经济附加值。一些新农业项目的实施,不光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同时解决了村民的务工问题,以及优化了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农业服务中心的灌输,徐兴雷现在不光懂了新技术,还有了绿色新理念。“稻田养鱼就是以稻为主、稻鱼兼作,运用技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结合在一起。”他指着稻田里的杂草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鱼苗的存活,稻田里不能打农药也不能施肥,全部都要原生态,拔除的草扔进水沟,鱼儿两天就能消灭个精光,这也算实现了绿色有机循环。 (朱琳 朱国辉)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4922737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23662661 本月:10111809 今天:12022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