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
强化富民导向,创新富民举措,创造过硬的富民成果。作为全省产业富民的典型,新坝镇以产业为基点,富民为目标,提交出一份——
人均可支配收入4.45万元,城乡居民就业率98.6%,创业率8%,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90%以上,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9.6%,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产业富民,新坝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织密“产业网” 老中青尽可“家门口上班”
无工不富,因为“产业网”就是“就业网”。
郭军,江苏华强电力车间的一名铜排加工工。他向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小确幸”:前脚出家门,后脚进厂门,虽然文化不是很高,但一年下来工资也有6至7万元。
江苏华强是新坝镇永平村的“元老”级企业,也是本地工人的“就业大户”。目前,全厂一线员工250余名,80%来自本村邻村。
像华强这样的企业,新坝比比皆是。在产业富民的道路上,新坝镇认为,产业即意味着“就业”,重要的是要编织一张产业网 “让有力者有位”。
以工程电气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乳胶手套、砂布砂轮、职业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补充,新坝镇打造出“上下游齐全、高中低互补、老中青覆盖”的产业就业模式,动态消除了“零就业户”。
数据显示,新坝镇工业企业普通职工年均工资4.7万元,一般技术员10.6万元,待遇远超基线。由此,一户人家只要有人在厂里上班,便基本能解决生活问题。
该镇人社服务中心书记陶三龙介绍:在新坝,新成长劳动力100%就业,大中专毕业生100%就业,确保全镇应岗尽岗。
厚植“创业土” 只要是能人,就可以当老板
如果说,工资性收入是新坝居民收入的支柱,那么创业便是产业富民的高级形式。
从新坝镇双新村委会出发,向南约500米,便是占地180亩的“双新创业园”。村党委书记徐吉华说,这个园子不仅有效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还为本村众多能人提供了创业的便利,大小10几家企业入驻,供不应求。
近年来,新坝镇围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根主线,先后出台《初始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定期开展SYB创业培训班,引导和服务上千名创业者成功创业。
今年1~8月,新坝镇新增私营企业222家,创业率更是惊人到“每百人中就业8个创业者”的境地。
在新坝镇联合村仲惠桥旁的一家理发店内,老板娘盛丽生意红火:虽然理发费只收10元/次,但日均营业额也都在200元以上。她说:“这个村有30多家企业,2000多名工人,很大一块市场,超市就开了两家,像个集镇似的。”
村党委书记陆建军介绍,全村有80多户居民办厂开店,全村8%的人家都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发展“绿色产业” “吃喝玩乐”也挣钱
“特色小镇”“全域旅游”,这些词汇在新坝是个热词,它们的背后支撑的是蓬勃兴起的“绿色产业”。
众禾生态园是新坝镇众多沿江农庄的一个,庄中有一块草坪基地,65岁的孙济龙时常去那儿做做小工,每日收入在80元左右。“前些年,这边都是田,我家占1.5亩,每年种粮净收入不到1000元,还忙得累死。现在,田不用种了,每年坐在家里便能拿到1700元/亩的土地租金,自己还能在这儿挣个2万多块钱,日子轻松多了。”
一直以来,基于村内企业的有力支撑,新坝镇新治村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经济发展、法治道德文化等工作均走在全镇的前列。而如今,村党委书记马军又将眼光放远放长,开启了“村域旅游”发展规划。
“近几年,企业都在升级改造,一旦用上了自动化,势必会消减员工。借着‘全域旅游’的东风,我们谋划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换种方式‘发家致富’。”
截至目前,新治村法治文化旅游点、道德文化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润池小区改造工作也进入筹备阶段,预计两年该村便能“转型”成功。
与此同时,新坝银杏驿站、小镇客厅等旅游项目正紧锣密鼓启动,开启新坝绿色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 徐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