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9月初,第四届“江苏最美乡村”推选活动结果出炉,全省62个乡村脱颖而出,江苏淮安涟水县大东镇瓦滩村榜上有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熟悉瓦滩村底细的人都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村容村貌跟美沾不上边。
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泛白的土地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块块瓦片,瓦滩村由此得名。当地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稻麦两季和外出打工。截至去年底,全村720户2835人中,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就有161户503人。
如何帮助村民甩掉穷帽子?去年,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南京市秦淮区商务局局长助理徐卫东到瓦滩村担任“第一书记”,便面临这样的拷问。
瓦滩村紧邻327省道,距县城仅15公里。徐卫东通过走访和调研,梳理当地优势和潜力,发现当地并非穷得“一无是处”,反而极具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质。发展旅游,许多人一开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为这样的发展思路“不着调”。一无旅游资源,二无基础条件,还是个经济空壳的穷村,怎么发展、游客从哪来、人家来看什么、住哪里……人们疑惑、观望。
其实,如何发展旅游在徐卫东脑海里早有谋划。瓦滩村交通便捷,盛产优质大米、土鸡等绿色农副产品,周边15-30公里范围内有红窑云锦产业园、五岛湖公园、今世缘文化产业园等多个景点,发展乡村旅游可带动和衍生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徐卫东的鼓动下,在上海从事旅游业的能人刘勇回乡,把村里闲置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成红日生态休闲农庄,成为拥有70个标准床位、可供300人就餐的农家乐。利用后方单位帮扶资金,疏浚沟塘、改造道路、绿化美化,新气象、新景象扑面而来。主干道两侧民房刷白出新,绘制一幅幅生动的民俗图画,既点缀美化环境,又给乡村增添一抹亮色。曾被垃圾覆盖的朝阳河变成景观河,河道两侧栽上红叶石楠等观赏树种,水清岸绿,每天早晚有不少人在岸边散步、垂钓,一幅怡然惬意的画面跃然眼前。
徐卫东把第一批游客锁定为上海上山下乡插队知青,将追忆青葱岁月、感受农村变化、品味休闲生活的创意融为一体,联合上海当地的旅行社进行推广,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共鸣。去年4月,上海50多名在新疆插队的返城知青成为首批游客。
乡村旅游业,直接带动当地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徐卫东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带动30多户低收入户加入采摘园、西瓜种植、苗木种植、养鸡等行当,平均每户获益6000多元。盐城农民陈庄法慕名而来,投资60万元,在当地租用50亩耕地,种植紫叶李、樱花、海棠、紫薇等名贵苗木,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放养的万只鸡鸭鹅十分抢手,获利颇丰。据初步测算,陈庄法目前仅林木价值就已达四五十万元。“忙时要雇五六个人,连县里老干部都找上门来买鸡。”女主人吉凤青说:“旅游搞得好,我们更有信心扩大再生产。”
“太拼,太敬业了!”村党总支书记刘泽春感慨地说,从发展旅游的构想、规划设计、实施,到开业,乃至接待游客的每一个细节,徐书记亲力亲为,白净净的人变黑了,还瘦了一圈。
瓦滩村从去年接待第一批游客起,到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多万元,带动当地草鸡、草鸡蛋、菜籽油、大米、花生、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售6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瓦滩村旅游业兴起,给当地村民带来切切实实的获得感。46岁的贾庄组村民贾长军因患尿毒症,负债累累,本以为这辈子没希望了,没想到去年4月村里农庄开张后,村里给像他这样的贫困户在农庄安排了打扫卫生的杂活,每月收入1000元。同时还帮他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除去自用外,今年上半年余电上网已拿到发电收入1400元,且能拿25年。
在农庄打工的刘泽雨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周边农民带着各种农副土特产蜂拥而至,村便民广场俨然成了农贸市场,场面火爆。看到瓦滩村旅游业拉动人气和财气,相邻的镇南村主动抛来“绣球”,希望联手做大乡村旅游蛋糕。今年6月,徐卫东特邀上海浦东企业家一行5人来村考察,上海客商决定众筹1500万元,在当地新建综合服务大楼,扩大当地旅游接待能力,这将极大提升瓦滩村旅游业的软硬件条件。
发展,需要创新和开拓精神,特别是扶贫工作,还要有点情怀。“像徐卫东这样的帮扶干部,不仅给地方发展带来新的思维,改变帮扶村的落后面貌,还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思路,给地方干部树立榜样。”大东镇党委书记胡建明说。
本报记者丁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