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2014年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殷殷寄语: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社会文明程度高”,既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终的落脚点;“社会文明程度高”,彰显了发展境界,寄托着人民厚望。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委明确提出,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上要展现新的风貌。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江苏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苏着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推进依法治省,不仅为建设新江苏提供了丰富道德滋养、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更切实提升了江苏人民内心的幸福感。
培育良好风尚建设道德高地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说过:“从江苏的发展实践看,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比翼双飞的过程。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江苏始终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鲜明的工作导向,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推动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9月20日,是第15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江苏省文明办和东南大学道德发展智库首次联合发布2016年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全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为77.77,处于中等向优良的攀升阶段。
数据也许是枯燥的,而人物是生动的。
今年9月19日,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胡方斌等38人(组)获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力德怀等25人获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获得敬业奉献奖的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胡方斌百感交集:“当自己和患者同时发病的时候,作为医生,我只能选择救助患者,放弃自己。”2015年7月4日,胡方斌在抢救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时,突发主动脉夹层撕裂。危急时刻,胡医生打着吗啡继续抢救病人。从病发到完成手术,胡方斌整整坚持了35分钟,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可他却倒下了,来不及脱下手术服,就被送上了急救车。经过12个小时的抢救,胡方斌最终与死神擦肩而过。
迄今,6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一共授予了311人(次),江苏共有52人获得1-5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这些书写了不平凡人生的平凡人物,是江苏大地上人民群众道德状况的鲜活写照。
“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和心灵里搞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明风尚,其根本任务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说。2015年底,江苏省文明委出台《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首次提出“到2020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90以上”。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被列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并再次明确2020年目标为90以上。
从2015年起,江苏省文明委建立了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年度监测和发布制度,用数据动态反映一个地区公民文明素质、道德风尚建设的状况和水平。2016年江苏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为87.08,比2015年提高0.83。
浩荡的长江进入江苏省境内,两岸所有设区市: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泰州、苏州、南通,再加上县级市张家港市,连缀起一串熠熠生辉的文明城市链,构成了扬子江全国文明城市群。
两位志愿者王克飞和陈衍谚的婚礼,刷爆了张家港市民“朋友圈”。新郎新娘因做公益而相知相爱的故事,成了小城美谈。张家港市志愿团队超过900支,平均每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3个,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万小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张家港市从抓卫生环境到培育市民文明习惯,从提升城市品质到促进城乡一体文明,市委主要领导换了8任,但精神文明建设“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抓”的传统始终没变,文明的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今年4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张家港召开,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负责人等,在此领略张家港及全江苏的文明风景:
从个人到家庭,从乡村到城市,从窗口到行业,江苏精神文明创建全覆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重要法宝,文明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江苏原创话剧《雨花台》剧照。做优文化精品精准文化惠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曾饱含深情地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书写了漂亮的“雨花”篇章。自2015年9月首演以来,江苏打造的原创话剧《雨花台》赴各地巡演近90场,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万。“雨花英烈”用生命书写的执着,一次次直抵观众内心。9月27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京召开,《雨花台》荣获“优秀作品奖”。
以精湛高超的艺术表达,传播江苏经典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建立起文化认同、文化自信。除了话剧《雨花台》,江苏还可以开列出一长串的文艺精品目录。从原创歌剧三部曲《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到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话剧《枫树林》、淮剧《小镇》,从京剧《青衣》到连续两年为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揭开序幕的扬剧《花旦当家》、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一幕幕好戏接连上演,江苏的艺术舞台“百花齐放”。
文艺为民,文化惠民。为了让优秀的文艺作品更好地惠及民生,江苏重点推进“文化畅通”和“精准惠民”两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和含金量,放大文化感召力的乘数效应,让“文化活水”流进“百姓心田”。
普惠百姓,江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江苏基本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
在解决“有没有”的基础上,江苏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又提出了“好不好”的更高要求。正如李强书记所言,“江苏省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还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改善文化民生的任务迫切。”
改善文化民生的有效供给,江苏一直在努力。“文化畅通工程”在建好“起始一公里”的同时,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2016年3月1日,《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实施第一天。当天,一座现代化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淮安市宋集乡甘姜村落成,“‘精彩江苏’情满淮安文化民生基层文艺巡演”在新落成的文化中心举行,民歌、相声、京剧、舞蹈、小淮剧等集中上演,让村民好好过了把瘾。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精准惠民”尤为重要。江苏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开展订单式服务,确保文化服务与产品“适销对路”。各地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等举措,尊重老百姓的“文化选择权”,实现精准供给,让老百姓用“团购的价格”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南京推出了“我最爱的剧目”市民互动评选环节,演什么,由老百姓投票说了算。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举办的第三届南京森林音乐会最低票价只需80元。10月初闭幕的第三届精彩江苏艺术展演月,除采购剧目外所有演出最高票价不超过180元,50%以上的票价定在100元以下。低票价离不开政策扶持。2016年,南京、苏州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繁荣演出市场、引导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南京市拿出1500万元用于“票价直补”,对入选剧目进行补贴,市民购票可享受最高达50%的补贴。
今年8月,前往江苏大剧院欣赏开幕演出的观众,就是这一红利的受益者。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音乐会等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演出,门票最低只要90元/张。江苏大剧院董事长叶飚荣坦言,尽管江苏大剧院的建设标准是“世界级”的,但面向观众的门槛却并没有高高在上。江苏大剧院发挥其公共文化平台的公益性特点,通过各种惠民举措,降低门槛,引导广大市民走进剧院,与高雅艺术零距离接触。
直补票价,精准惠民,不但让真正热爱艺术的观众走进剧场,还通过降低门槛的方式,让更多“门外汉”得以推开艺术之门,感受经典的魅力。
道德法治同行创造良好环境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江苏列入建设“两聚一高”新江苏的重要内容,强调“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努力“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把法治江苏作为建设新江苏的“金字招牌”来打造。
全民守法,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应有之义。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运用道德的形式、道德的手段、道德的力量,使抽象复杂枯燥的法治具象化、世俗化、生活化,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了有效的良性互动。
“储蓄好人好事,收获道德利息。”建湖县沿河镇新丰村村民孙万华在去年底的积分“盘点分红”中,曾获得“遵纪守法光荣户”奖牌。“这不仅是种光荣,还有很多实惠呢。”他对记者说。
建湖县2013年率先推出“法治道德银行”,把群众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道德币(积分),存入“法治道德银行”,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可“支取”相应的物品或精神奖励。像孙万华那样获得“遵纪守法光荣户”或者“法律明白人”“遵纪守法模范户”等荣誉称号的农户,在申请贷款、务工经商、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的照顾。该道德银行成立至今,村民讲遵纪守法、讲文明道德、讲感恩诚信、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打造优良的法治环境,推进以人为本的法治文明,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环节。穿行江苏的城市和乡村,街头巷陌、社区广场随处可见法律条文、法治典故、法治漫画、德法名言、道德楷模故事,遍布城乡的1.3万个法治文化阵地融入传统美德元素,润泽群众心田。各地把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融合,提升现代法治观念在民众中的吸引力、亲和力。积极运用传统文艺形式,全省创作推广455部地方法治戏曲作品,把法治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普及到大众百姓之中。
普法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江苏网络普法联盟”链接31家成员单位、158个门户网站以及200多个微博、微信和知名普法博客,“法润江苏微联盟”整合成员单位微博微信账号410余个,粉丝总量达到1300多万。“法润江苏网”联动百家普法网站、“两微一端”进行展播,在全社会营造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人文环境,让法律条文、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深植人心。
太仓市城厢镇中区社区一楼服务大厅,江苏孙剑良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剑良正在解答居民的法律难题。孙剑良每个月到社区值班一天,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每个季度至少在社区开展一次专题法治讲座。“知名律师走进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法律服务,法治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社区主任高杨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创新体系建设,力求让群众享有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五年来,在县乡两级全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省2万余个村(社区)设立司法行政服务站,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尤其是向农村下沉。深耕细作“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推广家庭律师、个人法律顾问,变“被动接案”为“按需出诊”,全面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扩大法律援助范围,13个设区市全部调整申请援助标准。五年来,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77767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约39亿元。组建了111个法律援助名优律师团,共有2326名名优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158件。
南通创新建立由党委领导,综治牵头,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参与的“三所共建”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定期研判预警、重大事务会商会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法涉诉联合介入、合法权益保障联动等五项机制,在促进社会平安稳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今年7月26日,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会在南通召开,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特别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行了部署。李强书记在批示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依法治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解决源头性问题,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江苏省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日益提升。县乡村三级调委会不断完善,医患、劳动、交通、消费、物业等五类1579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已经建立。江苏省还创新建立公检法三种派驻制调解和个人调解室,199个基层法院、派出法庭和九成公安派出所建成调解工作室,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
大江南北,法治的种子落地生根发芽,“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推动着全社会文明程度节节攀升。数据显示,江苏省的群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分别从2011年的89.13%、86.66%提高到2016年的94.72%、95.3%。
新华日报记者 王晓映 董晨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