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个绿色的海洋,满目都是绿草茵茵芳草萋萋,散落的水塘像珍珠碧玉一样镶嵌在绿色地毯上,好像是美丽的草原搬到了这里。与其说这里是一座村落,不如说是一幅绿色的画卷,这方土地就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草坪之乡——西冯,一个茅山脚下因草而闻名的乡村。就是这棵起初并不起眼的小草,带动起句容万名农民从事草坪种植销售,开创农民创业的“众人模式”,年销售3亿多元。
西冯村地处丘陵地带,是茅山老区的一个贫困村,全村80%的土地七高八低,过去实行传统的“冲田种水稻、岗坡种旱谷”的单一种植格局,农业低产低效、农民增收缓慢、群众经济贫困,人称“北大荒”。
半亩草坪带来新的发展思路。穷则思变。西冯村草坪种植始于1997年。那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罗业贵看到工地上需要草坪,就回家种了半亩多,一年生产三季,上市就销售一空,效益比传统农业增加一倍多,在村里引起很大的反响。村两委会立即上门了解。老罗说他看到建筑工地上十分需要绿化材料,而外面草坪苗木买卖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番话对村两委会的触动很大,便有了发展草坪的想法。随后又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专家也指出西冯村土质、水源等符合草坪生长需求,种植草坪大有可为。
有村民的实例,有专家的评定,村两委会拿定了主意,确定了“改粮种草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调整全村农业结构,种植草坪以及苗木,发展最符合本村地理条件的农业项目。
签订销售协议,让新生事物落地生根。发展思路确定下来了,但是落实过程中又碰到了难题,就是愿意种植的人很少。经过了解,村民们认为草坪是新生事物,心里有二怕:一怕种不好,二怕种出来了卖不掉。
针对村民们的顾虑,村两委会积极寻找解决之道,从句容农林学院请来专家对村民进行草坪种植技术培训,并请罗业贵对村民进行指导。
而村民们最担心的是第二个问题,卖不掉咋办?村两委会放手一搏,以村委会的名义和村民签订销售协议,主动帮助销售,转移市场风险。这下,村民们定了心,有十几户和村委会签订协议,开始种植草坪。第二年获得大丰收,赚了不少钱。没有种植的农户纷纷开始种植草坪,到1999年,全村草坪面积就达到了上千亩。此后年年扩大,到2002年,全村草坪面积达到了2000亩。
村民张学友,1998年的第一批种植户,决心大,当时就一次性把家中的十几亩承包面积全部改种草坪,建起了草坪种植场,现在发展到40亩,又建起一支销售队伍,草坪生产加销售两项,年收入三十多万。早年在深圳创业的村民陈文军,2012年,卖掉企业回家种草坪,租赁100亩土地,建起了草坪种植园,近年又建起了机械施工队,今年总产值能达800万元。罗先波,西冯草坪鼻祖罗业贵的孙子,发展草坪400多亩,办起了2家草坪苗木种植场,种植有土和沙土草坪,他说今年毛收入能达400多万元。
“让市场走在生产前面”西冯人敏锐捕捉市场讯息,始终走在市场营销最前沿。20年间风云变幻,从最初,农户挨家上门跑工地、跑公司,硬是用勤劳双脚“踏”出市场,西冯草坪开始走出句容;随后,互联网的普及给销售带来新机遇,借助互联网广告投放,西冯草坪逐渐迈入华东各市。不过,真正实现西冯草坪销售几何级增长、产业裂变式发展则是如今的“众人模式”。
在该模式下,村里电商销售风生水起、微信、QQ、微博营销火爆,逐渐打响起“西冯草坪”品牌。周云霞,人称“卖草姑娘”,算得上是句容草坪网络销售第一人,是一位美丽的80后农村女青年。2006年,那一年秋天草坪滞销,草农们日夜犯愁,大片绿油油的草坪面临被毁的命运。周云霞想起自己在淘宝上开网店的经历——能不能试试互联网呢?她通过该平台发布信息,快速获得了订单,从此以后联系者络绎不绝。如今,她早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草坪销售面积近千亩,是西冯草坪最大种植户之一。据了解,该村通过争取项目、自筹资金等方式,全力推动合作社“互联网+农业”的电商模式发展,投入500多万元打造西冯花草木交易市场和电商交易平台,实现销售半径再扩大。
2016年,西冯村花草木合作社年创销售产值达1.6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5万,人均纯收入达32600元。昔日的“北大荒”,今天真正成了绿色的银行。同时带动周边延福、王庄、曹村、天乐、后河、茅山等8个村共同发展花草木业,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年销售3亿多元。(李根喜 姚永康 徐科 庆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