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图闻扬中
图闻扬中  
上一条:简讯 下一条: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经济强国建设
  2017-11-29

  □ 洪银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发展问题。解答好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进而丰富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理论之魂。 以新时代重大发展问题为导向产生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是抓住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重大发展问题,积极作出科学回应。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分阶段的。现在已经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阶段,面临着一系列与低收入阶段不同的新的重大发展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传统发展动力衰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相应的长期保持的高速增长速度不可持续。二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没有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环境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发展陷入停滞。三是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人民群众的需要由数量转向质量,相应的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明显滞后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这些重大发展问题,呼唤经济发展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这些重大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 基于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观。为谁发展,是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以人民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其内涵是:发展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意味着长期存在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应的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转向解决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路径就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是要使人民生活更为宽裕,而到全面现代化时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共享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体现。 在创新和开放中寻求发展新动力。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功能是寻求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关系层面,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寻求发展动力。在生产力层面,则是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寻求发展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动力作用不仅仅是指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新时代推进的现代化需要创新驱动。 开放带来进步。过去在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开放曾经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开放发展有了新的特点。同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相适应,中国企业所处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也应相应提升,争取在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遵循客观规律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两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新发展理念指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 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就是对生产力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生产力研究什么?一是解放生产力,二是发展生产力,三是保护生产力。这样,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经济发展就是要建立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所取得的中国经济成就,尤其是新发展理念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的正确的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对整个人类的经济科学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作者为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来源:新华日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3403286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6701436 本月:12491096 今天:11143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