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在修剪果树。资料图片
“杨老,今天又来了啊,刚好,昨天树上结的核桃有点小,您快来看看。”近日,在江苏镇江句容市白兔镇行香薄壳山核桃基地,合作社社员老张看到熟悉的老人又出现在田边的拐角处,不由大声喊道,期待着老人给核桃“问诊”,开出“药方”。
这位备受合作社社员信赖的老人名叫杨金龙,是一位农业“老专家”,1943年10月出生的他已是古稀之龄。2003年11月,杨金龙在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退休后,一颗心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牢记着当初选择农业作为毕生事业的初心,欣然加入了镇江老专家协会,学习亚夫精神,坚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充分发挥一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劳模、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另一种方式享受余生。
杨金龙说,要想跟上农业发展的脚步,继续发挥余热,就得不断地学习。为增长知识,学习先进,他先后组织参与了有关专家到盐城、南通、徐州、淮安、泰兴、灌云等地老科协及科研部门参观学习考察,引进新品种、新药种,双波诱蛾灯等应用于示范基地。
“赵亚夫是我们的楷模,我要向他学习,帮助更多的农民。”近年来,杨金龙先后组织参与各类科普咨询活动和“三下乡”活动90余次,免费提供花卉基质肥料以及蔬菜种子价值5万多元,先后开展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场次,受众千余人次。同时,他积极引导物技配套与基地服务相结合,围绕科技示范基地,引进和推广紫心山芋、绵新油18、独秆六棱芝麻、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黄秋葵等新品种达4000多亩。此外,他还主持市科委“有机甘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采用甘薯老蔓越冬及黑地膜覆盖等技术,协助句容天王镇戴庄村发展有机紫心甘薯上千亩。
除了积极给农民授课,杨金龙还喜欢“琢磨”适合镇江特色的农业方式,并陆续完成调研课题8项。其中,“世业洲观光农业建设调研报告”“浅谈现代农业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兴阳光事业,创绿色产业”“创办农业实体,永葆协会活力”“应对镇江旱作农业节水的设想与几点做法”等被《江苏老科协》《金秋通讯》等杂志录用5篇。特别是《从食品安全到生态农业的战略构想》获镇江市第八届优秀论文一等奖,2012年参与省老科协竞赛的“创办农业实体的实践与探索”论文评选获二等奖。
农业发展,也需传承。为了让广大青少年能零距离接触农业,呼唤他们心中对土地的亲近之情。杨金龙参加了于2000年创建的以亚夫精神为镜,弘扬劳模精神,执着于事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和创业创新精神的沈晓昆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4年9月被市总工会、文明办、教育局等联合授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并经市总工会推荐,于2014年12月授牌“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多年来,在为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不断奉献力量的同时,杨金龙先后荣获“镇江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老专协授予“先进老科技工作者”称号、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省级劳动模范,市关工委、文明办授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他说,农技服务永远在路上,这颗为农的初心,会跳动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周迎 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