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清代座椅、民国床板、80年代股票—— |
老埭里藏着的“民间博物馆” |
|
2019-02-28 |
|
清代的座椅、民国的床板、上世纪80年代的股票……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老古董,竟然都藏在三跃社区17组的一栋不起眼的居民楼中。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这家深藏老埭的“民间博物馆”。
三十余年走街串巷
从漆匠变身收藏家
没有高大的门楼,没有显眼的招牌,一幢普通的二层小楼房,记者跟随走进里屋,“扬中古玩艺术馆”,一块瞧着有点简单的招牌,推开门却是别有天地——满屋的藏品,雕花床板、瓷器、木椅、古玉、钱币……
这家古玩艺术馆的老板名为姚桂财,年轻的时候是一名油漆工,无意中接触到了路边收集老物件的摊子,一下子就迷上了这些小玩意,平时没有工作的时候就走街串巷到处 “淘宝”。那时候,姚桂财就是随便淘一些喜欢的物件,收藏在家中赏玩,随着时间推移,不仅藏品多了,还认识了不少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和同好们的互相交流中,姚桂财发现以物易物或者直接出售藏品是个不错的商机。
26岁那年,姚桂财开始把收集老物件当成一门事业经营。从最初的自行车到现在电动车,三十余年来,姚桂财的足迹遍布扬中的大街小巷、村头埭尾,甚至连周边县市也有涉足。“老埭上宝贝多,我最常跑的就是老埭,有些埭我都跑了几十趟了。”每逢天气不错,姚桂财就骑着车在老埭上转悠,问问老乡家中有没有老物件。近几年,姚桂财“淘宝”的路线又有些不同了,“只要听到哪里拆迁了,我就去那里。”农村拆迁的多了,老百姓搬迁嫌麻烦,很多不用的老物件就随手一扔,这些被丢弃的东西在姚桂财眼中可都是宝贝啊。
三十几个品种几百件藏品
从门外汉到古玩行家
就这么走街串巷三十余年,姚桂财收藏了满满一屋子的老物件,粗略估计有三十几个品种,几百件藏品。收藏的门道太多了,姚桂财又是如何从一名漆匠变成正儿八经的收藏家的?
最早收老物件,姚桂财完全靠的是“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在和老乡的交流和行家的沟通中,判别一个物件的价值。“那时候不敢出价,收得也便宜,卖得也便宜。”他曾在老乡家中收了一只青花瓷杯子,老乡说是当年爷爷在上海用来喝咖啡的。姚桂财花10块钱收下了,后来有人出80块钱要买,他动了心,差一点就卖了。后来经人介绍,他以一千多元的价格,将杯子卖给了常州古玩市场一个姓何的行家。何行家告诉姚桂财,这个杯子是乾隆时期的物件,最重要的是它的工艺是点工画,非常有价值。隔了一段时间,何老师将杯子以一万五千元的价格卖出。
这件事情让姚桂财深深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暗下决心,要下功夫学习研究。姚桂财并没有什么系统学习的经历,也没有进过什么课堂,他的学习完全就靠自己,看书看报,《收藏》杂志他是每期必看,还有各种专业书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心的学习加上和行家朋友的交流,姚桂财具备了一定的估价能力。以雕花床板为例,扬中有很多这样的床板流失在村里各个角落,姚桂财最爱收集这样的床板,古玩店的一个角落堆了好多。看似差不多的床板,姚桂财能讲出每张床板的不同之处。“这张是我从太平禅寺附近的人家收集到的一张榉木床板,年份大概在乾隆年间。榉木的非常少,后期扬中的床板以白果树和杨树为主。”姚桂财指着一张张床板介绍,“这张是八桥有名的‘杨雕匠’雕的,他是祖传的手艺;这张是兴隆的一位雕匠,他雕的人物脸像红枣,圆乎乎的,这是他的风格。”姚桂财也会从雕刻的立体感、包浆、题材等来判断年份。
60枚珍藏钱币留给女儿
当一辈子的“淘喜玩”
从一个收藏界的门外汉到现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古玩家,姚桂财说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我是真的喜欢,真的爱。有时候瞧见一样心动的东西,不吃不喝都想收回来珍藏。”正如他的微信名“淘喜玩”,在他的眼中,那些蒙尘的老物件是那样的迷人。
最近,姚桂财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收了一批民国铜元货币,一共696枚。钱币也是姚桂财喜欢收藏的其中一个种类,除了古玩店中陈列的一批,姚桂财透露,他珍藏了60枚品相极佳的,“有些是没有经过流通的,保存完美,还有一些是当时人家嫁女儿陪嫁压箱底的,上面只有一个红印的。这样品相好的,我都是留给女儿的。”
三十余年的走街串巷,姚桂财将兴趣和工作融于一体,而现在的姚桂财有了更重要的人生任务——带孙子。当然,他从未放弃“淘宝”的兴趣,他的藏品还在不断增加中,“我还是希望可以通过这些老物件,结交更多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人和事。”□ 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