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上一条:草根舞台”搅热乡村文化生活 下一条:三跃社区:讲述红色故事传承英烈精神
从两个轮到四个轮,再到两个轮,是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更是绿色岛城的一种文明回归——
绿色骑行:低碳底色下的“风之岛”
  2019-07-03

   关于出行,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车刚刚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骑行,慢下来感悟和享受生活。一路上,一个个被超过的行人,是无法预见和复制的风景;而疾驰而去的汽车则是终于远离的喧嚣。 共享单车热蔓延 感悟“便”与“变” 2日晚7点半,刚吃完晚饭的市民韦女士径自步行到中央商场门口,扫码、拿车,饭后消食健身的工作就从一辆共享单车开始。 自行车,一个曾被遗弃的交通工具。近几年,却在小岛掀起了一股潮流,不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而是真正成为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出行常态。 “方便、健康、环保……”说起公共自行车的好,市民杨波能给出一堆“无法拒绝骑车”的理由,“刚开始骑的人还不多,现在逢到上下班高峰期,公共自行车车桩上都借不到车了,都要‘抢’喽。” 此外,当“车轮子”越来越多,“停车难”也日益成为“老大难”,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出现,则给了老百姓出行另一种绿色选择。据统计,自2013年7月开始到目前,公共自行车的骑行量共计1188万余次。 骑行风尚刮起来 诠释“绿”与“蓝” 从“小绿车”到“小蓝车”,从“刷卡”到“扫码”,公共自行车的选择越来越多,“借车”也变得越来越方便、灵活。它不仅极大地便捷了市民的生活,真正解决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成为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从几个人到一群人,再到骑行成为全市文明新风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其实,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之初,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市民多少还有些抵触,投放使用当月总借还次数不足10万次。“论速度比不上汽车,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也没汽车开着舒服……” 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实践,我市一支支绿色骑行队伍异军突起。“文明骑行低碳生活”环岛自行车赛、公共自行车二期启用仪式暨建设最美扬中骑行活动、新坝“三叶草”在行动大型绿色骑行公益活动、西来桥6.5公里“幸福绿动”生态骑行活动、市税务局文明骑行党日活动……使低碳生活理念潜移默化地 “植入”了市民脑海。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我市第一条沿江旅游慢道——江之源旅游慢道也已建成。目前,江堤绿道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今年将新增8公里沿江景观林带、6公里旅游慢道和骑行道,届时,在骑行中感受岛城“绿水青山”、观赏大江风光,岂不更为乐哉! 低碳名片精打造 需要“爱”与“护” 为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我市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6年分三批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项目,共建设自行车站点100个,投放自行车2000辆。去年,市住建局将原第一期1000辆公共自行车全部更换成新型产品,另外采取对锁车柱、系统柜等相关设备进行出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 从公共自行车到共享单车,自行车的选择越来越多,骑行的质量越来越高。但对车辆的管理也越来越难。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二维码被撕毁、车辆被损坏或乱停乱放等现象时有发生,规范共享单车的管理成为了新的棘手问题。 “我们有25名工作人员,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在市区和两个乡镇对站点和自行车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损坏车辆及时维修,如现场不能维修的会锁在旁边及时拉回仓库进行维修。”市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负责人蔡斌表示,希望大家在绿色出行的同时,也能爱护车辆。 同时,蔡斌也提醒市民:“与哈喽单车可以随意停放不同,我市公共自行车借用结束后要及时归还到站点,否则不仅导致扣费,也会加大我们员工的工作量。” □ 小北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47937671
位访问者
本年度:92264111 本月:16998330 今天:103152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