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扬中县志》,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努力,编纂工作终于完成了。这是我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县志。它的诞生,是我县人民的一件大事,也为我国地方史志填补了一个空白。
扬中县面积小,人口少,建置历史不足百年。然而,中国近代的沧桑变化,现代的风风雨雨,当代的曲折升腾,无不在这里打下深深的印记。扬中人民富有革命的传统,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扬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陈毅、粟裕、叶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亦曾在扬中土地上留下光辉的足迹。
扬中人民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他们与洪水抗争,在沙滩上围田耕种,谋求生存;他们不停息地建设小岛,营造家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扬中人民坚持以工业为主体、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方针,更加励精图治,奋发努力,经济建设迈开了前所未有的步伐,由农业型迅速向工业型转变,1988年全县工业产值已占工、农、副三业总产值的9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1058元,职工平均工资1504元,外贸收购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9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扬中县志》真实地记录了扬中的昨天和今天。它的出版必将教育和激励扬中人民,特别是扬中的青少年,加倍努力,继往开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共扬中县委书记 王家骏
扬中县县长 陆朝银
一九八九年六月
序言二
1989年底我来到扬中县担任县委书记。扬中县地处长江下游,由四岛组成,总面积33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7.4万。这样一个四面环水的江中小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靠改革开放的春风焕发人民的聪明才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以巨人的步伐前进,昔日贫困的小岛逐步变成了繁荣文明的绿洲。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22.0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8.42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为8.17亿元,国民收入7.35亿元,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1881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147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硕果累累。人们称誉的“江中明珠”正放射着越来越夺目的光彩。
现在出版的这部《扬中县志》,真实地记录了扬中建置至1985年间的发展概况,特别是扬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十年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艰难历程和光辉业绩。1985年到今天,又已过去了整整六个年头,扬中的面貌又有了较大的改观。然而,这只能等待以后续编时去写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县委对“八五”期间扬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蓝图,已有了明确目标。这就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从扬中的实际出发,继续执行“七五”期间县委提出的“提高农业,主攻工业,突破副业,开拓外向,搞活流通”的战略。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尽快建造跨江大桥,实现“南桥北渡”;尽快完成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建设,增加国际国内的通讯线路;抓好城乡规划建设,尽快把扬中建成独具特色的江上城市,力争提前成为“小康县”。我们计划到199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四大指标(按1990年不变价)分别为44.70亿元、42.10亿元、14.74亿元和13.35亿元。我们相信这个目标是能够达到的,也一定会达到的。那时的扬中,将是更加繁荣文明,更加令人神往的江中绿洲了。
《扬中县志》正式出版,我们应该感谢文物出版社的同志和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以及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审订;感谢《扬中县志》全体编纂同志的辛勤劳动,为扬中人民,特别是扬中的青少年一代,提供了一部较好的乡土历史教材,为国内外的朋友们提供了一部全面了解扬中的百科全书。
中共扬中县委书记 康正平
一九九一年八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