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小苏说:舌尖上的江苏夏至日 下一条:娄勤俭会见出席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峰会的嘉宾
坚定道路自信的三个维度
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2018-06-25

  

坚定道路自信的三个维度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和全球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基本轮廓和图景愈益清晰地浮现在世人国人面前。我们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世界维度这三个维度深入理解中国道路,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道路是一条从中国历史深处走来的道路,具有内生性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四个走出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从改革开放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并上溯至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华民族史,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和民族基因。理解起来,这就从根本上指出了中国道路的内生性特质。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道路的内生性特质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中国道路的坚持更加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民族复兴的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可以看出,中国进入了“加速圆梦期”。党的十九大为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擘画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人类社会发展增添了中国动力,为丰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方案。

中国道路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具有理论性

中国道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丰腴土壤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华大地上获得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和驾驭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道路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我们所要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不断获得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道路是一条从人类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来的道路,具有独创性

中国道路既不是“再版”也不是“翻版”,而是一个“原版”,它为世界各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贡献了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发展与稳定”的两难、“开放与自主”的两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告诉世界,人类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化这一条道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经由自己的努力走向现代化。中国既坚持了现代化的普遍性,又坚持了中国发展的独特性,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案和参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路径唯一性的神话,打破了过去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上对西方的“路径依赖”。

(执笔:黄相怀)

(网络编辑:刘伟)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6591817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232721 本月:8499669 今天:2958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