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捕鱼40多年的老渔民洗脚上岸,按月领起了养老金;江鲜特级名店的菜单上,却不见江鲜菜品的踪影;守着长江却不打“长江牌”,偏偏留着一大半的深水岸线不开发,这是记者日前在我市采访时遇到的“长江保护话题”。
扬中,位于长江下游的扬子江中,以盛产刀鱼、河豚等江鲜而闻名遐迩,经过数百年的遴选和发展,风味独特的扬中江鲜菜已自成一体,荣膺全国首家“江鲜之乡”。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我市迅速行动,拉开禁渔大幕,“江鲜”从此告别舌尖,改变也随之而来。
即日起,本报推出《十年禁渔,看“江鲜之乡”之变》系列报道,展示扬中全面禁渔后的变化。
8月16日早上6点,退捕老渔民周广喜准时来到沙家港江边,穿上救生衣、套起红袖章,经过一番准备,便跟着渔政执法大队一起驾船开始了一天的巡江工作。不同于他坚持了40多年的出江捕鱼,这一次,他的身份是一名护渔员。
“我们家几代人都靠打渔为生,我从十来岁开始便跟着父母打渔,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什么技能。”60岁的周广喜坦言,长江十年禁渔令出台,告别长江中熟悉的一切,原本自己对未来还是挺忧心的。前不久,市农业农村局着手组建禁捕护渔巡逻队,优先选拔退捕渔民参加长江护渔工作,周广喜作为捕鱼“老把式”凭借着熟悉长江水情渔情、熟稔船艇驾驶的优势,被选中成为首批护渔员,“主要工作就是巡江,清理非法网具和三无船只,一天工资200元。”老周说。“不禁不行,这些年,长江里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周广喜告诉记者,在他年轻的时候,长江里的鱼儿多、品种也丰富,一网下去还经常可以收到河豚、鲥鱼,如今虽然捕捞渔具越来越先进,但这些鱼却再也捕不到了。“虽然这才禁捕了半年,江里的鱼却明显多了起来,前天早上巡江,我们还看到有鱼往水面上跳了。”周广喜激动地说,这样的画面,他已经好几年没见过了。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扬中段已进入事实上的禁捕状态,全市274名持证渔民全部退捕上岸。为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奔小康,该市纪委监委全程跟进,确保应禁全禁、应退全退、标本兼治、长效管理,注重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聚焦渔民最关心的补偿安置、转产就业等情况开展督查督导。据悉,该市除了奖补一笔资金外,还在基本养老保险等方面予以扶持,为渔民提供转产就业培训,积极引导渔民转岗就业创业,保障渔民基本生计。以周广喜为例,退捕后,政府按照5.4万元每人的标准,补助他和老伴以及儿子、儿媳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另外,一本合法捕捞证补贴4万元、渔船和渔具补贴8万余元。
据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社支部书记唐圣前介绍,目前,该市退捕渔民已全部在岸上安家,社会保障、医保覆盖率均达100%。
□ 孙薇 季燕 吴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