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新模式
“今年收成虽然较往年相比少了点儿,但是售价不错,每斤比去年高了3毛钱呢!”位于八桥镇永胜村的红菱产业基地内,50多亩的菱塘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家住永胜村中13组的周红英边采菱边开心地说道。
今年是红菱丰收的第10个年头。基地里主要以两角青菱和红菱为主,每年3月20日左右入苗、4月20日左右栽培、6月底采菱、10月上旬采摘期结束。周红英是这里采菱的“老人”了,她每天早上5点就和同村的20多位村民前来采菱,每人一个大盆,一双长度到大腿根部的套鞋,弯着腰一行一行拨开拥挤的菱盘,摘下最新鲜的菱角。期间盆满了,就有人将菱角倒入麻袋集中运上岸。
“50多亩的菱塘,亩产2000斤,每季能翻10个来回,每隔两三个礼拜又能再采摘一次。”八桥镇永胜村党委书记李卫东介绍道,菱角一上岸,工作人员立马拎着到河边淘洗干净,有的直接运往市场给菜摊老板,有的则被早已等在一旁的散户抢购一空。
除了菱角丰收,永胜村还一直致力于探索以红菱为主角的 “文化旅游”新模式,一年一度的“永胜红菱文化节”就是最好的诠释。刚结束一个月的文化节吸引了上千市民玩转,这是永胜村在发展红菱、秧草产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品质,逐步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产业旅游双丰收的成果。
“红色经济”丰收后,“绿色经济”无缝衔接,秧草成了红菱收官之后忙碌的主角。“这就是水旱轮作技术的好处,菱角下市了,菱禾直接化作基肥,成为秧草生长的营养。”李卫东说道,现在的基地,每年产值大约70万元,扣除人工工资、机械费用等,全年利润约25万元至30万元,全部纳入村集体收入。
“虽然这个活费我的老腰,但是每年能看到这一大片绿油油的菱盘,菱盘下藏着的饱满菱角,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周红英说道。
□ 杨蝶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