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年轻的时候为“忠” 年长的时候为“孝” |
89岁抗美援朝老兵的烽火记忆 |
|
蒋丹 2020-11-04 |
|
“快递来啦!”听到门口快递员的声音,89岁老人周元伟拿起手边的拐杖,在儿子的搀扶下极速地往门外走。老人小心翼翼地接过包裹,托在手中看了又看,抑制不住大哭起来,“那段记忆忘不掉,也不能忘啊。”这是不久前发生的感人一幕。
昨日,记者来到周元伟老人家中,老人说,他收到的是一枚国家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颁发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祖国需要我,我要去前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当时正在上海学手艺的周元伟被全国的参军热潮深深感染,“祖国需要我,我要去前线。”
1953年1月,周元伟报名参军,正式成为新兵团十五连战士。经过半个月的密集训练,周元伟随部队出发赴朝:“这段路记得太清楚了,从松江县到丹东,跨过鸭绿江的那一刻热血沸腾。”
“我们的炮专门打美国坦克”
赴朝第一站是朝鲜西海岸。“一眼看去,没有一个完整的房子。”兴奋慢慢淡去,周元伟切实感受到战争的氛围。
1953年4月,周元伟成为5061部队5442支队五连炮手。“我们的炮是专门打美国坦克的,用穿甲弹。”此时的周元伟越来越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桥断了,死了很多人,都是跟我差不多年纪的。”
和所有的战友一样,一口干粮一口雪,双腿泡在战壕中冰冷的积水里,眼睁睁看着战友在炮火中倒下……恶劣的外部环境和不停歇的战争,让周元伟的心态几近奔溃。有人问他 “谁让你来的”,周元伟想了很久,突然明白了,拿起随身带着的口琴,吹了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年轻的时候为‘忠’,年长的时候为‘孝’”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战争胜利了,周元伟选择留下,帮助朝鲜人民战后恢复和建设。1955年5月,周元伟回国了,被安排到炮连做学员。凭借着战场上积累的经验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他很快从学员升为班长,更因表现优异立下三等功。
“战争结束后,更加珍惜当兵的时光。”然而,1957年,周元伟作出一个艰难的选择,退伍回到家乡。当年,他是瞒着家里人参军的,母亲一直放心不下,来信说身体不好了,实在是想念儿子。在周元伟心里,他不后悔退伍:“年轻的时候为 ‘忠’,年长的时候为‘孝’。”
“一段不敢忘也不能忘的历史”
周元伟今年89岁了,跟着小儿子周发荣住在新坝镇丰乐桥村老家,腿脚不太好了,精神也是时好时坏,但是他每天必看战争题材电视剧。周发荣告诉记者,老人很少说起抗美援朝那段历史,但每次看电视剧或者纪录片都会哭。
从青葱到耄耋,这段历史铭刻周元伟内心深处,“一段不敢忘也不能忘的历史。”战争胜利了,那是一种无比的自豪,老人将曾经用过的军大衣、茶杯都小心翼翼地收在身边,是纪念也是陪伴。 □ 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