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朱静
为加强红色教育,开阔会员视野,培扶文学新人,推动精品创作,近日,市作协组织部分会员赴浙江绍兴进行文化采风创作活动。
在鲁迅诞生地,会员们立体感受“民族脊梁”当年的生活场景;在柯岩鉴湖风景区,会员们深切缅怀“鉴湖三杰”的革命事迹;在大禹陵,会员们放飞思绪,与中华先祖进行心灵对话……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令大家文思泉涌,佳作迭出。今特择一二,以飨读者。
绍兴老酒,日久弥香。春秋越王勾践曾在此箪醪劳师。
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引山泉筑鉴湖,为绍兴酿酒业提供了优质丰沛的水源。魏晋时期,绍兴名士云集,饮酒赋诗之风大盛,其间又以兰亭集会最负盛名。
兰亭地处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麓,入得门内,修篁耸翠,竹篱蜿蜒;远眺群山,碧涛起伏,晴云出岫。沿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行不多远,可见道旁一座三角亭,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刻“鹅池”,笔力雄浑大气。据传二字为王羲之与其子献之合作,故称父子碑。碑前一汪清池,水光潋滟,色如墨玉。一路寻来,兰亭碑、流觞亭、御碑亭、墨华亭,或四角或八角,虽造式各有不同,建筑风格都趋于古朴方正,配以俊逸洒脱的碑文,散发出魏晋时期文人高雅不矜的文化品位。唐人杜牧概括得极好:“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最尽得风流的,自然是那场名著千秋的兰亭修禊活动。在我国传统风俗中,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三日),众人临水行祭,把酒言欢,祓除不祥,谓之“修禊”。晋穆帝永和九年巳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当世名流雅集在兰亭,游憩于曲水,引流行觞,畅饮赋诗,写下了诸如“时来谁不怀,寄散山林间”“激水流芳醪,豁尔累心散”“泛泛轻觞,载欣载怀”的佳作名篇,这些作品姿彩各异,抒发了诗人寄怀山水、超脱物外的豁达襟怀。王羲之趁着微熏的醉意,豪情疏旷,振翰为众诗写序。不意随手书就的序文,醒后数易其稿,竟再难超越。历代书家均推《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并尊崇王羲之为“书圣”。坊间传闻此书后被唐太宗收藏,以殉葬品供入昭陵,今人所见皆是后人摹本。就如今时今日的流觞曲水,想来也未必是彼时的流觞曲水了。
闲云潭影,物换星移。兰亭盛况已成昨夜星辰,然而一阙《兰亭集序》却以其风云舒卷的行文,山高水长的情思,一扫六朝文学的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它述景生动、语言质朴,开创了序文的散文化道路;它情理并茂,既有苍茫深邃的哲思,又有晋人的悲悯情怀,充满着人性和人情的温暖,抒发着对宇宙、人生忧乐圆融的观照和感悟;它迥异于汉赋大壮、建安风骨、太康风调而自成一体,以其特有的闲雅、怡然、流畅的气度,滋养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灵,也沉酣了留恋往返的我和我们。
当夕阳搁在山巅,我们在山脚排成一截剪影,慢慢踱向兰亭的出口。同行的朗月喃喃道:“此处背山临水,茂林修竹,真是好地方。”是啊,会稽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若能在此处择一山房,日日遨游林泽,以山水书籍相娱,以美酒山珍为乐,不知会不会酝酿出些许的妙手文章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