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陈广胜 钱维亚
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23组,原为四墩子一圩,位于四墩子西江边。这里北至头墩子,南至中滩港,江堤外百米江滩全是芦苇。优越的自然环境,是革命队伍隐蔽转移的好场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汉奸、土匪强盗、特务恶棍相互勾结,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无恶不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仇,民族恨,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广大人民群众坚信:“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1938年以后,全民抗日高潮形成。为了抗日,参军的人多了,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组成代耕队,优先帮助参加抗日军人家属种好田,管好庄稼,收好粮食。妇女组成妇抗会,大家争做鞋袜,慰劳军队。那时,陈臻让是抗日军人家属委员会主任,赵有本是鸣凤乡代耕队长,朱秀莲是妇抗会主任。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蔚然成风!
安小圩在四墩子港和三墩子港之间,抗日时期通往姚桥港口的渡船码头两边都设有日伪碉堡,检查来往行人,凡过江的人需持有日伪发放的良民证才可放行。抗日干部和军人从安小圩渡口过江不安全,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在四墩子港建立渡口,并派陈臻让与鸣凤徐恒龙乡长、长旺张秀明乡长商量,以得到他们的赞同、支持和协助。正巧,那时当地有位老船工洪元建,因渡船年久失修,在家务农。于是,抗日干部发动群众集资献料帮洪元建新造一条较大的渡船,渡口设在四墩子港内朱跃坤家石桥旁。从这条船上过江的人,凡对造船捐资献料者全免费。安小圩渡口岗亭里的敌人,也不敢到里面来检查。这条船是扬中抗日民主政府通往姚桥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家都知道,这条船是新四军地下党的宣传教育站、通讯站、联络点,是咱共产党人的船,是革命的船。由于四墩子港两边芦苇茂盛,自然环境优越,是渡船往返安全的可靠保障,所以群众说这里是扬中的“沙家浜”。
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培根安排陈臻让秘密负责长旺乡和鸣凤乡地下党的秘密情报联络工作,情报联系人为鸣凤乡乡长徐恒龙、长旺乡乡长张秀明。他以做裁缝的身份作掩护,并负责四墩子港渡船接送抗日干部和军人往返扬中江南的安全。挺进纵队管文蔚司令常从这里经过,有时渡船不便,革命群众朱世根夜里用小船送他过江。四墩子三圩的陈广生、陈广德兄弟二人都是抗日干部。陈广生是苏南日报经理;陈广德是部队抗日干部,解放战争时任师长。他们也从这里往返扬中江南。李培根县长安排他的秘密警卫陈广福暗地保护四墩子港渡船员工的安全,并监视安小圩渡口码头岗亭里敌人的行动。
四墩子港的渡船是扬中地下党和丹徒地下党互递情报的联系点,丹徒地下党在姚桥港渡口码头,安排洪鼻子、陶一真开茶馆,卖香烟、烧饼油条、生活用品作掩护,以给岗亭里的敌人送香烟、老酒、生活用品为由,监视敌人行动,收集敌情送往扬中。
四墩子港向南约一公里左右是马家港,这里堤内堤外全是芦滩,是抗日政府处决汉奸鬼子、恶棍土匪强盗的刑场,优良的自然环境是掩护行刑的可靠保障。
1941年1月25日,李培根县长因汉奸告密,在镇江县伏元乡富贵墩被伪军偷袭包围壮烈牺牲。1941年2月10日,四墩子渡船接到丹徒和扬中抗日民主政府的通知,要求将李培根县长的遗体运回扬中。为完成这一任务,洪元建当晚9点钟把船开到丰乐桥港口。丹徒地下党把姚桥港口碉堡里的敌队长收买好,在碉堡外围,施光前县长带领的武装人员,控制敌人的动向,深夜11点,李县长的遗体安全运回扬中二墩子安葬。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占领扬中,这里的渡船都被败退的国民党残部扣押在姚桥港内,23日凌晨,洪锦寿、王四两位解放军战士跳进江里,泅渡长江寻船,牺牲在头墩子江中。这二位烈士的遗体后安葬在培根烈士陵园内。14岁的洪锦福(洪锦寿烈士的弟弟)不顾个人安危,解缆起锚,扬帆返扬,迎送亲人过大江,这条船在扬中的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对扬中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