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把爱好做成事业 |
80后小伙扎根乡村打造“多肉世界” |
|
2022-05-12 |
|
初夏时节,走进油坊镇老郎村,在占地15亩的多肉大棚里能看到上千种多肉植物。这些粉粉嫩嫩、长势喜人的“小可爱”,每一盆都是陈庆的“心头肉”。阡陌间,他用对多肉近乎“痴迷”的热爱,一手打造出自己的 “多肉世界”。
见到陈庆时,他正在种植肉锥花,每个小盆里放3组,每组有6-9头。这些肉锥花都是按“头”卖的,夏天栽下,秋天就能出售,一盆能卖到100多元。
今年是陈庆创业的第9个年头,他的多肉基地——扬中市陆陆多肉植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名头也越发响亮。14个大棚,上千个品种,线上线下,他的多肉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也成为各直播间的“热销产品”。“我的多肉主要销往江浙沪,去年销售额达到200多万。”陈庆介绍。
80后的陈庆毕业于苏州大学材料学专业,投身园艺事业之前,他在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做技术员。他从小就喜欢种植花草,大学期间也经常光顾花鸟市场,在上海工作期间更是痴迷于多肉植物。因为越种越多,开支也越来越大,妻子“颇有怨言”。
2009年,他和妻子合计开了一个网店,出售自己种植的多肉植物。随着网店生意越来越好,小小的阳台根本满足不了大量客户对多肉的需求。于是陈庆先在上海租了个大棚种植多肉植物,到2013年时,又在老郎村家门口的菜地里搭建了一个多肉大棚,托付给老丈人和丈母娘管理。他上海扬中两头跑,只有周末有时间回来。2014年,陈庆又托老丈人在村里租了4亩地,新建了6个多肉大棚,而他也干脆辞去了年薪十几万的工作,回家专心搞多肉事业。
从爱好到产业化经营,陈庆的多肉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为增加客流量,种植、美工、客服、发货,他一个人全包,每天熬夜;遇到天热,一个棚的植物全部闷死;因为大雨,三个大棚被淹。虽然过程坎坷,但他从没有放弃。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价格有所下降,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在与大户的较量中存活下来。”他慢慢地把重点转移到珍稀植物的引种以及批量化繁育上,并且前往欧洲、非洲,拜访一些大棚主以及植物学家,努力寻找种源和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
因为多肉的品种非常多,许多都是国外品种,如果买现成的多肉植物,价格高、成本贵。他只有自己探索,浏览国外网站,与外国人交流,不断学习多肉的繁殖技术,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从叶插到授粉,再到播种、育苗,他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经验与技术,多肉成活率也达到80%。
目前,他的繁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南非特色的球根植物、块根植物以及肉锥植物上面,多是中高端品种。中高端品种一般繁育时间较长,需要2-3年,有的甚至需要4-5年。
千佛手、紫珍珠、皮卡丘、风铃玉……指着一排排的多肉,陈庆如数家珍:“看这个皮卡丘,长得多好,这一盆能卖到5000块。虽然辛苦,但看着它们成长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多肉基地既开创了致富路,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陈庆共流转了15亩土地,并招聘了4名固定工人,忙时还会另外招工,有效助力了村民就业增收。同时,老郎村也积极为基地争取补贴项目,鼓励通过村组建立合作,扩大发展园艺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一年多肉价格在走下坡路,但他还是信心十足。除了把好技术关,下一步,他也准备自己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
看着一盆盆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多肉蓬勃生长,他有了新的憧憬:带领身边更多的村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温小玉 柴昊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