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 |
|
|
|
|
|
|
人物报道 |
|
|
|
|
自主及参与完成设计项目总量达2800余个,其中新建及维修电力线路1240余公里,新架及改造变压器、环网柜及分支箱等电力设备2200余台……来到扬中15年,王海石一直奋战在电力设计工作第一线,将青春和热情献给扬中电网事业。
见到王海石时,他正和同事在吾悦迎宾府查看小区电路铺设情况,“最近工地复工,赶过来看看。”王海石说最近在手的项目不少,他们要经常跑现场,确认施工情况。采访中,王海石告诉记者,他是辽宁阜新人,2008年刚刚从东北电子大学毕业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了江苏省电力公司校园招聘,“很幸运,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来到扬中供电公司设计院。”王海石说道。
刚开始面对镜头,王海石有些拘束,但是说到熟悉的电力工作,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雷公嘴由一路10KV跨江架空线路供电,运行期间多次遭受外力破坏,电力设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岛上渔业养殖和排水灌溉受到严重影响。”谈及印象最深的项目,王海石脱口而出 “雷公嘴跨江电缆项目”。“跨江电缆设计时间紧、难度大,而且当时还遇到一个难题,怎么降低电缆敷设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王海石与同事探讨后,决定借鉴镇江跨江电缆敷设经验,并与电缆厂家、施工单位多次研究,最终采用管道内壁加装滑轮组方式解决了难题,保证了项目顺利竣工,帮助企业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
2008年,王海石跨越近2000公里,从辽宁阜新来到扬中,十年后,他再出发,远赴4000公里外的西藏达孜,只为让当地百姓用上 “放心电”。“2018年10月,我报名了国家东西人才帮扶工作,在达孜待了一年半。”王海石介绍,当时,达孜地区以单回路供电为主,一条线路有故障停电时,它所连接的用户就会面临停电。援藏期间,他参与完成了国家“三区三州”电网建设项目3次,由他参与设计的达孜第二座35KV变电站——章多变电站改变了当地一直以来单回路供电的历史,实现了他让百姓用上“放心电”的目标。
“在西藏,还收了徒弟呢,跟着我学习。”王海石说,除了参与当地电力设计,他还发挥帮扶人员“传、帮、带”作用,与青年员工签订师徒协议,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业务骨干、技术能手,“我人可以回来,但是技术要留在西藏。”王海石的执著、认真也获得了达孜政府、百姓的认可,被评为“优秀援藏干部”。“定居扬中是最正确的选择!”15年间,看着参与设计的电力项目点亮扬中,王海石很自豪自己能为扬中这片沃土贡献绵薄力量,今后他将一如既往为扬中居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 顾薇
图左一是王海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