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范选华
疫情过后,出游的心一直躁动着。正如一首歌里唱道,兜里没有钱,时间还不闲,面对现实的生活,我理想放一边。有个机缘巧合的周末,我和妻跟随亲家去了趟贵州。印象中,贵州最有名的去处当是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织金洞等等。但这些地方距离贵阳有点远,还很分散,两天的时间还真不够用,但既然来了,还是要实现“到此一游”的理想,于是我把目光转向离贵阳只有二十多公里的青岩古镇。
说起古镇,周庄、同里飘逸着江南的婉约清秀,总是在曲折清幽的河水里把儿时的梦氤氲开去;说起古镇,阆中、宽窄散发着川中盆地的热辣多情,在阵阵麻辣的香气中让人魂牵梦萦。而青岩古镇却是朴实羞涩的,在青白石头中叠加出倔强。与我们江南的古镇比,青岩失色的地方是水,我认为古镇没有水是很不成样子的,就是贵州的镇远,湖南的凤凰,也是因水而闻名的。但是青岩的确没有水,也不是说没有水,而是没有河,没有江,倒是在东门前有两片湖,湖波青翠,湖岸青草依依,春天里恣意盛开的花儿,映照着水面,很有风趣的样子。但我觉得,这依旧不能掩盖青岩没有水的短处,真为此遗憾。
幸好青岩有山,山水两者,得其一,便可以为景。青岩无水而有山,可谓是幸运。光是从名字上讲,青岩二字,就可以理解为青翠的山岩,可见青岩和山是多么的有缘。青岩的山是别处没有的,虽然不甚雄伟壮丽,但玲珑别致,一座小小的城卧于四围的山中,和天贴得很近,于是又得一种风流,便是云了。因为这种景色,用一句“山含城郭半偎云”来形容青岩,想来也很恰当。
乍进古镇,我真正体会了什么叫“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虽心生厌念,但初见经过风雨洗刷和岁月历练的青岩,我还是在熙熙然的人流中感受到了它独有的灵气和历史的积淀。
也许是如酒般熏染的四月,南国的风物似乎更得天厚赐一些,开眼看去,都是似润如啄的景致,如何都消受不完。既然如此,转移视线,赏景不如寻古。
定广门楼前,我拾级而上,开始寻找600多年前的历史遗存。据资料记载,明洪武14年和21年 (公元1381年和1388年),朱元璋两次派遣总计30万大军远征黔滇,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扎屯田,“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遂成“青岩堡”。那时的青岩堡,城墙长达2200米,经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变成石砌城墙、石砌街巷。可惜,当初的4个城门现在只剩下定广门和它周边的一段古城墙了。
定广门用青白条石依山而建,蜿蜒曲折,有垛口和3米多宽的跑道,易守难攻,是典型的军事要塞。明天顺3年 (公元1459年),英宗朱祁镇令贵州巡抚白圭镇压黔境苗民起义,白圭遂率黔、川、滇、湖广4省官兵进驻青岩堡,看中定广门的地势,认为是天赐的点将台,于是把大帅军帐设于此,然后以青岩为大本营,攻打强悍的高坡“东苗十三番”。这支苗民武装抵挡不了披坚执锐的朝廷军队,最终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
而今,飘扬的战旗,纷飞的彩袖,在戏楼的空气中翻阅着过往的尘埃。雕梁画栋、飞角重檐,高大的梧桐间斑驳的光影和霎那间的回头模糊了鼓角争鸣。阳光在城墙上、屋顶上、路面上轻快地明亮着,不时被云朵在地面勾画出深深浅浅的阴影。被岁月漂洗得枯黄的屋檐下,挂着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串,辉映着店家老人脸上安祥的笑容。
出定广门不远,路中央肃立着一座贞节牌坊,是朝廷为表彰一位女子守节而立的。那女子只是订了娃娃亲,并未过门,未婚夫殁于征途后,她便搬来奉养寡居的未来婆婆,且终生未嫁。石牌坊呈四柱三间三楼四檐式,石柱上刻有楹联,居中有悬匾,镂雕龙形图案,护柱刻成动物形状,横匾上有各种浮雕。我对所有贞节牌坊都没有好感,因为它,女人虚耗了自己的一生。
没走多远,迎面又是一座牌坊。这座牌坊同样是朝廷为表彰古镇百岁老人赵理伦而立的。牌坊是石雕的杰作,有16个下山狮护柱,做猛狮下山状。我们今天见到的石狮子绝大多数是站狮、卧狮或蹲狮,下山狮造型鲜见。当年刘海粟大师看后,不禁连叹:“实属罕见,实属罕见!”
石板路穿镇而过,路两边是古老的木结构房屋,多为一楼一底,双开门,花格窗,一色的青瓦,青瓦下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弥漫着贵州特有的酸酸辣辣的味道。石板路连接着许许多多狭长的石巷子,巷子两旁的石墙上长满青草,在光影里摇曳。其实,青岩的街道全部以青石板铺地,街巷相通。至今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青瓦木屋,有着浓郁的明清时期南方民居的特色。老街上还有许多客栈,门前挂着长方形的纸灯笼,上面写着“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古朴而诗意。
据说,搞建筑的来青岩,最是挂念那千姿百态的石柱基础,这些石柱础有减缓木柱被雨水或潮湿侵袭腐朽的功能。在青岩,不同楼阁、不同寺观的石柱础,其花纹图案均无雷同,体积尺寸也甚为悬殊,堪称一座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博物馆。石柱础上的浮雕,有菊花牡丹等花草,有福禄寿禧等图案,用蝙蝠代表“福”,用野鹿代表“禄”,用寿星代表“寿”,用喜鹊代表“禧”。石柱础有圆形的、六棱形的、八棱形的和上圆下方、下圆上方以及数瓶数鼓重叠组合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击掌赞叹。
青岩虽处蛮荒,但名人颇多,最有名的当数周渔璜和赵以烔。清康熙33年(公元1694年)进士的周渔璜是青岩人,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官,曾参与《康熙字典》编纂,辞官后回乡建桥梁,起义仓,修庙宇,为古镇名人志士,不过在古镇里面,是见不到他的遗迹的,倒是到处都有另外一个人的痕迹,那就是清代状元赵以炯。青岩遗有贵州首位状元赵以炯的“状元府第”。赵以炯于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高中状元,历任广西提督学政、全国会试考官,归隐后在贵阳学古书院主讲,造福桑梓,为世人敬重。
青岩虽小,但寺庙、道观、祠堂众多,有九寺、八庙、三洞、二祠、一宫、一院、一府等37处。最令人称奇的是,青岩还有天主教堂。释、道、儒、天主四教聚居一地,着实不多。史料记载,本地宗教曾与外来宗教剧烈冲突,酿成大祸。清咸丰元年 (公元1851年),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来到青岩买地修建天主教堂。几年后,另一个法国传教士胡缚理也来到青岩,办起基督教大修院。教会势力进入青岩后日益强大,鱼肉百姓,藐视官府,遂引起青岩民众和贵州官府的强烈不满。
咸丰11年(公元1861年)端午节,青岩人按本地习俗上街“游百病”,祈求袪灾得福。走到姚家关,大修院内修士出来谩骂推打民众,民众忍无可忍,喊出“火烧天主堂,洋人坐班房”的口号并报官。青岩团总赵慰三派人包围大修院,发出驱逐教会令,又遵照贵州提督田兴恕的手令,杀了教徒张文澜等4人,放火烧了大修院。事态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纠纷,法国公使提出抗议,向清廷索赔白银1.2万两。清廷腐败无能,迫于法国公使淫威,田兴恕被革职查办,赵慰三本将受到重罚,但在与法方谈判期间猝死,不再追究。这就是震惊华夏的“青岩教案”。
古镇出美食,天下皆然,青岩美食也是随处可见。青岩豆腐的工艺很特别,在草木灰上烤过,滋味绵长,回味无穷。享有盛誉的青岩猪脚,用特殊配料烹制,软糯香脆,食客们来此完全可以大快朵颐。古镇还有极负盛名的黄家玫瑰糖,鲜香甘甜,畅销海内外。据说一位华侨巨商出资700万美元购买秘方,被当家老太婉言谢绝。
“驿道曾经通四方,风雨城垣历沧桑;寺观庙堂为邻里,多元文化聚一厢。游客争睹状元府,附苔石墙略感伤;庭院兼营乡土味,浓荫小憩胜饭庄。”这就是青岩,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一切的一切,就这么随意地蕴漾着,恬淡着,烟火着,让人心生留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