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陆尊
和扬中文物局领导约好去乡下考察,趁着天气放晴,寻桥之旅终于成行。
扬中的桥,分现代桥与古桥。横跨长江的大桥就达5座,这些现代化时代的桥梁,使岛城蜚声中外。
扬中自东晋成洲,逾越千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洲,有太平洲、细民洲、乐生洲、鸣凤洲、在我洲、育婴洲等等大洲,还有像头墩子、二墩子、六墩子等等的稍小墩子,墩子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河港水道。扬中先民出门就遇水,遇水就搭桥,即有了“千桥之乡”的称号,这在全国都极为罕见。而这些古桥横亘在扬中大大小小的河沟之上,也不知它们在这儿站了多久?那衰老的桥墩,布满青苔的桥石,无不昭示其经历的长久岁月,无不孕藏其深处的历史余韵。
年轻时喜欢骑自行车到扬中上洲、下洲各村玩耍,母亲称我到处拾魂,看着倪志民主编的《桥乡》,对老桥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扬中博物馆建成时,倪加辉老师翻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批老桥照片,都是老文物工作者拍摄与寻访的重要图片史料,我俩按图索骥,花数年时间,开车走遍扬中乡野,系统地研究了扬中的古桥历史,尤其是还有遗物留存的老桥构件以及桥背后的故事。
我们一行四人,踏着油菜花盛开的足迹,寻找一座座老石桥。这次轻车熟路,算旧地重游。首先来到离三茅街最近的“中八桥”,它历经百余年,是目前扬中保持原貌最好的三座三节石桥之一。竖桥墩上刻的“宣统元年造”和“桃源桥”,又印证了民国时此桥建造时,另处废弃桥石的再运用。同样是联合村郭家港上的三节石桥“王三桥”,原址上保护的相当完美,而桥身上刻的是“永宝桥”。扬中老石桥,多半有两个名字,百姓口口相传的,往往是俗名。这在扬中数十处现存古桥寻访中都得到印证。如丰裕明华的 “德善桥”,当地因蒋姓较多,习惯称为“蒋家桥”,仍跨于虹桥支港上。永胜道士庙埭的 “德盛桥”,当地百姓称“道士庙桥”,也具备通行功能。八桥永胜塌耙 附近的“万寿桥”,因陆家人岀资兴建,而称“陆家桥”。《镇江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在册的中华村“唐家桥”,虽因造公路于数年前深埋地下,但同样也叫 “万寿桥”。八桥抗战时著名的“两桥激战”中的“公济桥”和“唐家桥”,同样俗名称为“唐家桥”,而实名“永安桥”的桥石板,因种种原因,现立于镇江西津渡戏台旁。三茅民主村的“陆家桥”,十多年前尚见过,后因遗失终不知其真实桥名。三茅广宁与友好搭界的“黄鼠狼桥”,现跨于小路之上,虽为三节,因六、七十年代改造,虽有麻石桥面,也有一半钢筋水泥。与八桥同名的“黄鼠狼桥”,同样是水泥新造,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古桥。
三节石桥保存完好,仍具备实际通行功能和最具文化研究价值的,当数油坊鸣凤村的“万年桥”,因过去地名为 “长沙”,百姓称“长沙桥”,是扬中唯一桥柱两边刻有对联的桥。中央电视台 “中国影像方志——扬中篇”对此桥进行了专门拍摄报道。桥柱上用行书阳刻着:“千载同流双璧合,万年长见一龙眠。桥跨东西成底柱,潮迎南北庆安澜。”前联第一句写扬中岛将直流而下的长江一分为二,到了西来东西双流再度合璧。第二句写扬中犹如长眠的卧龙,只待一日飞龙在天。下联同样衬托出扬中作为江心跳板的作用以及喻为时世太平、祥和之兆。
扬中的这些老石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美好传说的轻灵感。梦想着六圩港上的“美人桥”老桥再现,经微风掠过,凝望远方,桥体优美舒缓,如悠然起舞的少女,美轮美奂。想象着历史上曾经存在的 “青龙桥”“会龙桥”和“凤凰桥”“鸣凤桥”,仿佛天上出现了龙飞凤舞的壮观景象。
一座古桥,数百年不曾倒下,立在家乡小河之上,看一代代人慢慢长大,又渐渐地老去,无数个春秋过去,树叶落下又长出嫩芽,它仍站在那里,为人们过河,目送故人去,迎接新人来,时光不会停止,而它却静看时代变幻,看科技发展,看四季变幻……
站在德云村的 “太平桥”上,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河边浣衣,妇人们的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小河流水声伴随搓洗声哗啦、哗啦,孩子们在桥身上嬉笑打闹,那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忽的,两个名为“桥宝”和“桥根”的孩子纵身一跃,跳到了水里,水花飞溅到桥身上,湿漉漉的一片,一会儿水就被麻石吸干了;船工们在桥身下撑杆运货,阵阵船桨划水声荡漾,听游人们对石桥的阵阵赞赏,目睹着小小通江港上面的喧嚣和繁华。太平洲上的五座“太平桥”,佑护着世代的太平洲民。
一座座古桥,坚强地立在河上,八桥“公济桥”见证了日军侵略扬中小岛的罪证;兴隆“墩子桥”是下洲百姓过河到三茅的必经之路;德云村 “和合桥”石碑目睹了贾奶奶的壮烈牺牲;新治的“王矮子桥”,平躺在泥地上,似乎在默默倾听王矮子的不甘叙说;联盟的“永乐桥”静静地横跨在夏家港上,向人们展示着天后宫曾经的辉煌;明华村的“五腐桥”和“芜湖桥”同样在告诉着后人关于五腐镇的传奇故事;思议港上的“敦伦桥”,解放村的“笃实桥”,六墩子的“本立桥”,立新村的“流芳桥”,光听这些桥名,都能隐隐闻到翰墨飘香。
“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扬中精神代代相传,现存的扬中老桥将“善”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放村的“同善硚”,桥垫石刻有“乐善桥”;福源村的“群兴硚”,桥石刻有“集善桥”;营房港上 “和光桥”实名 “积善桥”;不知所踪的八桥“倒石桥”亦名“合善桥”;现存有桥记石碑的太平村“蒋家桥”,实名“万善桥”;明华村的“德善桥”,都反映了扬中昔时与人为善的民风。
古桥的保护,本着原址保护为主,失去使用功能和有遗失风险的,进村或进馆保护。新宁村“上八桥”石板原址保护、企东村 “中八桥”原址整体保护,八桥镇的“下八桥”石板在宫家大圩河道使用保护,“西来桥”桥石经打捞出水已移至西来桥文体中心,振华村 “永泰桥”石板移至村内保管展示,经开区的“兴隆桥”石已移至博物馆。五水联治出土的建设村的“中立桥”,红联村的“兴龙桥”,新治村“栏杆桥”的栏杆石、石狮子,已入博物馆大厅展示。太平村的“蒋家桥记”、德云村“和合桥记”石碑正积极保护中;油坊镇“油坊桥”桥面长石在现油坊桥下,机会合适时,也需实施吊装保护;鸣风村“五登桥”桥石现在红旗河边;新治村“王矮子桥”石板、明华村“五腐桥”石板,也在协调各村实施保护。
扬中还有很多古桥,由于历史变迁、地形变化等等原因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总有些历史痕迹留了下来,西来桥清代桥记碑刻,仍嵌于老屋墙面展示,原址得到了保护。清代“永安桥碑记”,铭记了在我洲为保平安永绝后患、将木桥改为石桥的善举。“在我洲福善、仁寿二桥碑记”提到的“溯太平洲起自宋绍兴间”,成为考证扬中历史的最早文字记载。以上两块碑刻现埋于市图书馆地下,有待未来重见天日。
古桥,记录时间的变幻,它看着人们的离去与归来;到人们衣锦还乡,小岛重回热闹,它都会默默祝福;看到当年那一个个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看着他们又从中年到老年,感悟生命的短暂。它看时代的发展,看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从独轮车到汽车从它们身上驶过,见证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改革进步。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一天,古桥会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好的桥会来取代它。一座古桥,在这大千世界里,不求名垂青史,只愿给回乡的人温暖,给人们精神的寄托,时光流逝,兜兜转转,它仍在这里。一端连着昔日的贫困,一端连着今日的繁荣和未来的希望,坚实的桥墩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