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倪昌国
今年正月初一,按惯例我要打电话向长辈和比我年长的同事、朋友拜年。倪兰英姑母,年过百岁,也是唯一的嫡亲长辈。上午和下午各打了一次电话,通了,可无人接听。正月初二上午,又打了一次,依然是无人接听。有点纳闷,还记得去年春节通话的时间比较长,尽管是百岁老人,可思维清晰,而且第一次听她说:“你爸爸春节以后没多久就跟吴独膀子走了,去打鬼子,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与表妹朱沪生通话,才知因为跌了一跤,已经住院两三个月了,靠插管维持,估计难挺过来了。2月11日,接上海表弟茅沪生的电话,姑母已经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在14日举行。
姑母1921年12月出生,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在上海读书的父亲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父亲回到扬中,自编了些小调教青年唱:“十冬腊月喝凉水,二点一滴记心上;官不抵抗民抵抗,要活命的一起向前进!”姑母那时候就初步接受了抗日救国的思想。1939年,党派张日化、陆钧来新坝区开辟工作,常食宿在我家,姑母进一步接受了抗日救国的教育。1940年以后,党组织又派张建新、刘震东、刘晓阳来新坝区领导抗日斗争,倪兰英姑母和我的叔叔倪有道、小姑母倪菊英、母亲倪建民在1942年先后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建新兼任支部书记。
他们入党以后在区委领导下,一是搞抗日宣传,常趁黑夜去栏杆桥贴上抗日民主政府宣传抗日的标语。在反“清乡”斗争中,教男女青年唱抗日歌曲:“村庄连村庄,人人上战场;钉耙锄头当刀枪,筑起铁壁铜墙。日本强盗不要逞疯狂,这里就是你们的葬身场。”二是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张建新、刘震东等同志经常夜间开展革命活动,白天隐蔽休息。姑母和母亲就以纳鞋底、划麻丝为掩护,在村口要道站岗放哨。三是搞减租减息,征收公粮。为了开展抗日,党领导了减租减息运动,根据扬中许多男人在外做生意和做手艺的特点,姑母和母亲着重在妇女中开展工作。四是发展党员,动员青年参军。在张建新同志的领导下,发展了在何家埭教书的祝鉴人入党,还在王家埭等地发展了几名党员。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姑母根据上级指示动员青年参军。由于社会上流行“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姑母就宣传“好铁打好钉,好男要当新四军”“吃菜要吃白菜心,好男就当新四军”。
1944年冬的一天夜里,两位姑母和张建新、刘震东等七、八位同志在王家埭小姑母倪菊英的房里开会。听到埭上狗叫,并有嘈杂的人声,还听到屋顶上的瓦响,是敌人又来扫荡。张建新当即吹灭油灯,宣布分散突围转移。小姑母住的地方叫王家埭,当时称“九十九间半”,其实有100多间房子,而且连成一体,单前门就有18个,内部转弯抹角,相互通连,可以隐蔽的地方也多,加之有群众掩护,大家终于安全地转移了。
1945年5月,姑母被新坝区委委派到苏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党校(设在新老洲,对外称镇澄简易师范)学习培训,并正式参加新四军入伍。1946年1月~1948年7月,姑母在第三野战军教导队学习,并在华东供校及随营学校工作。1948年7月~1953年2月,姑母在第三野战军后勤运输部供应处工作,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并荣获“二等功”一次。
1953年3月,姑母从部队转业,先后在上海航空工业学校,上海闸北区长安中学、闸北区第六中学、彭浦中学工作,直到1980年11月退休。
姑母去世了,再无嫡亲的长辈了,悲痛之情难以平静,再说我也86岁高龄了,大儿子刚从浙江桐庐开会回来,由他代表我们全家去上海参加姑母的遗体告别遗式。据儿子回来说,姑母的后事全由组织安排处理,包括前往吊唁的亲属的吃饭住宿等。上海市静安区老干部局、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了告别仪式,参加的近90人,庄严肃穆。
姑母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存,永远活在后辈的心中,她的生平也记载在《扬中市志》(1986~2006)人物编中,可以说是名垂青史了。与那些牺牲的同志相比,姑母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看到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应该感到欣慰,含笑于九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