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扬中要闻 |
|
|
|
|
孙锡武敢为人先,是我市第一批“吃”水蛭的人,并引领水蛭规模化基地养殖,带动创收和吸引就业,走出一条年产出上千万的“新农路”,这就是四敢精神——群众敢首创的生动体现。
像孙锡武这样的“农民首创”典型,具有现实实践意义和示范价值,如何鼓励新时期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和考量,要考虑群众自身的主动性,要考虑创业环境和政策驱动,而其中有一个因素非常关键,就是“慧资源”的链接,在农村产业迭代进程中,无“慧”不种地已渐成常态,是农民自己去链接“慧资源”,还是地方牵线搭桥、穿针引线,都要在鼓励农民首创实践中把“慧不慧”和“会不会”进行双重考量。
要用好“慧”资源,让我市“新农人”更好地融入乡村。一直以来,将特色农业发展为优势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唯有将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串联起一方特色农业的强盛,形成一张闪耀的“地方名片”。现代农业不是蛮干、苦干,唯有巧干、“慧干”,才能让土地“生金吐银”。孙锡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从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到如今水蛭养殖领域的 “土专家”,这个蝶变充分说明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箴言,现如今,我市的“葡萄大王”孙继福、“枇杷大王”田云标、“紫糯大王”倪兴华……一个个“新农人”正在进化成能带领一方特色农业发展的“领路人”。
放大“慧”效应,让特色农业发展提档升级。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局聚焦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让扬中的“农民创造”“农民首创”的氛围越来越浓。葡萄种植绿色防控技术、紫香糯1号“雀不理”、河鲀、刀鲚等名特优鱼类新型饵料调配及投喂技术……在一众专家学者、技术培训的指导帮助下,一个个创新创造让我市各类农业项目越来越有知名度、越来越有“钱”景,农民们放心大胆干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干好农业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链入“慧”资源,帮助我市农业人完成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蜕变,才能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特色农业发展生力军,才能让“特”字的春色舞曲更为动人。
□ 赵紫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