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陆尊
重阳前夕,市统战部邀我参加个纪念重阳节的活动,并作专题分享:扬中历史传承之美。
做PPT过程中,脑中不时出现我奶奶的样子,她嘀嘀咕咕、反反复复的声音萦绕我心田。我喜欢那种声音,这种声音感觉那么遥远,足有三十年之久,又是那么亲近,仿佛刚刚讲完,它如春风吹拂,清凉而柔和,像在抚慰我的心灵,把我安慰在怀抱中,让我心安。
奶奶姓方,三茅圌东乡人氏,现在的金星村彩凤桥附近,嫁给我爷爷理所当然地改名为陆方氏。其实嫁的很近,原名厚生乡现为建设村的爷爷家,离她娘家仅里把路而已。
爷爷陆朝福年轻时在外地做点小生意,解放前回扬中贩点米之类的维持家用,他俩生了四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我最大的伯伯后来过续给丰裕的一户人家。解放初,他夫妻二人硬是通过老乡关系,将另三个儿子送去上海进了厂。对于爷爷我没有印象,因我出生前六年爷爷就去世了,而奶奶的寿很长,一直活到了近九十。
我其实没跟奶奶长大,父母长期分居沪、扬两地,感情出现问题而离异了。我从小就住到了县洗玉厂,后来又住到县老文化馆,而奶奶始终住在建设老九队的祖宅里。儿时嘴馋了,奶奶会煎个鸡蛋,把个几毛钱给我零花,或者让我砍几根竹子,拿到市场上去卖了换东西吃。
和奶奶接触频繁是成年以后,奶奶老是嘀咕着要把表妹嫁给我,我就非常奇怪,奶奶是不是老糊涂了?“近亲结婚生了小孩会是呆子的!”我急回答奶奶的话。奶奶总是说:“活喷,我家xxx和xx就是表兄妹,他们养的儿子怎么就聪明。”她不仅张罗我的婚事,还喋喋不休我二哥和我表妹的姻缘。我总是和她说:“奶奶,您不要烦了,他们都会给您娶个好孙媳妇,嫁个好人家。”奶奶又总是说道:“讨债鬼,你不懂,表亲嫁表亲才亲上加亲。”我总是一笑了之。
对于奶奶年轻时的经历,我知晓的并不多,叔叔告诉我,姑妈陆菊英的性格和奶奶很像,这我就非常明白了。姑妈家我去的多,姑妈姑爹的辛勤持家我耳濡目染,自不必一一赘述。上次写了篇 《情牵 “上海班”》文章在《扬中日报》上发表后,读给姑妈听,讲到她只身乘上海班去上海时,姑妈说“我这才来回几趟啊,你奶奶年轻时,一根扁担,二个箩筐,一双小脚从三茅步行到东新港,两筐的扬中土特产,回来时又步行到十六铺,带回上海的时兴货,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呢。”。
奶奶八十多时脑子渐渐糊涂了,毕竟这么大年纪,养育了那么多儿孙,中年又守寡,烦心的事太多了。脑子糊涂也没闲住,到处拾废纸,我看到就连她睡的“九代荣”雕花大床上都放满了折的纸包,以至于她去世后家人动用全体力量,拆了上百只大纸包套小纸包。最后一个小包里最多的是分币和粮票,当时大家都当成了笑话,而直到我也渐入老年,才理解奶奶潜意识中的省吃俭用。
扬中老话叫隔代遗传,我收了那么多扬中老的历史资料,也许就是遗传的奶奶的这种基因吧。
奶奶的人生过往,浓缩了扬中老一辈的勤俭、朴实、善良和辛劳。慎终追远、报本反始,缅怀祖上恩德,激发后代孝思,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源头,是维系中华民族千万年道统承传的核心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