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 |
|
|
|
|
|
|
人物报道 |
|
|
|
链接“慧资源” 农民爱创造—— “首创示范”带出5家水产养殖基地,合计千万年销售 孙锡武:扬中第一个“吃”水蛭的人 |
|
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2023-06-08 |
|
提到水蛭,农村的庄稼人第一反应是“吸血,这个东西不好惹”。8日,记者采访到扬中第一个规模养殖水蛭的大户孙锡武,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我养水蛭不吸血只 ‘吸金’,160亩年产值500万元。我在扬中首创养殖后,已经带动5家水蛭养殖基地。” 在我市八桥镇长胜村的环江公路旁,一片160余亩的白色大棚格外显眼,这是水产大户孙锡武的扬中蛭丰水蛭养殖基地。“水蛭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目前市场需求旺盛,搞好了就是乡村振兴中农民致富的一大‘法宝’,你看今年孵化出的这些小水蛭,活力多好,长势喜人而且密度还大,再过几天就可以分池子了,今年4万斤肯定没问题。”孙锡武一边笑着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谈及养殖水蛭如今取得的成绩,这个二次创业的66岁“新农人”满是感叹。“隔行如隔山,原来我是做外贸的,改做农业真的挺难,一开始产量没有这么多,运营情况也一般,也想过放弃。”他告诉记者,水蛭的养殖不像其他行业有成熟的技术以及市场规则,加上此前种苗市场的不明朗,成年水蛭成活率也是个问题。好在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及时了解到他的困境,为他送来了 “锦囊妙计”。 据了解,水产站每月派技术专员定期下沉上门检测水质以及提供日常的养殖技术指导;组织基地工作人员接受扬中市、镇江市的水产养殖类的定期培训;在2021年引入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史杨白研究员作为技术创新以及产业规划指导,2022年再次引入特色水产养殖高级技工朱锡和作为苗种繁殖等养殖技术方面的技术指导,让孙锡武的水产养殖基地“如虎添翼”。 “自从有了这些系统的培训,还有这些‘智囊团’的帮助,让我养殖水蛭更有底气和方向了。”他还告诉记者,史教授还鼓励基地的技术骨干陈虹颖去扬州大学进修成人水产相关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养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今,经过四年的发展,蛭丰水蛭养殖基地连年呈现30%~40%增产的良好生产局面,从最初的年产不到2万斤到如今突破4万斤,完成了质与量的双提升;经营范围也从最初购入青年苗养至成年蛭售卖,到拥有自主孵化能力售卖卵茧,并带动我市其他农户养殖水蛭发家致富。 “目前我们基地还想突破水蛭越冬产茧的问题,虽然有95%的失败率,但我们还是想尝试去克服,如果能够成功,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种苗的成本支出。”陈虹颖说。 我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高峰告诉记者,目前,扬中蛭丰水蛭养殖基地已通过江苏省水产(水蛭)良种繁育场资格认定。作为省内发出的水蛭良种繁育场的第一块牌子,将承担起为全省更多水蛭养殖户提供优质种苗的责任。 同时,在区域内形成我市的又一块水产 “特色招牌”,带动我市水蛭特色农业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水产站还打算为扬中蛭丰水蛭养殖基地引入更多的 ‘智囊团’,与养殖大户一起积极探索水蛭成熟期后空窗期的错茬养殖模式,让其探索出一条增收增产的新路子。”高峰说。 作为我市第一个“吃”水蛭的人,在孙锡武的号召带领下,目前我市共有5家水产养殖基地从事水蛭养殖,年营业额累积达1100万元有余。除了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同样显著,孙锡武的水蛭养殖基地为长胜村1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流转的土地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4余万元。 曾经吸血成性的蚂蟥“吸入”慧资源后,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摇身一变完成了“吸血”到“造血”的华丽蜕变,现如今水蛭已然成为我市养殖大户视若珍宝的“软黄金”。在以孙锡武为“火车头”的带动下,让其他养殖大户一起弯道超车,奔驰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快车道上。 □ 赵紫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