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强国复兴有我
看扬中
微扬中-微服务
改革开放40年
扬中公益广告素材库
快报文章
2018河豚美食节
专栏专题
扬中县志
本地专栏
十九大报告学习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专栏
本地专栏  
上一条:市政协召开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协商座谈会 下一条:纪念日由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24-05-08

   戏曲工作者 杨世星 身为戏曲从业者,要不断挖掘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宝藏,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更好地翱翔。 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孙永青 文化自信要从自己做起,从未成年人抓起,注重剪纸传承的梯队建设,认真细致做好“传、帮、带”。 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科长 吴昊 深挖本地特色,精耕细作文艺精品,创作打造出一批记得住、叫得响、走得远的文艺精品。 群众盼点@一“习”话 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摘自习近平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一句话点评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身处伟大时代,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广大文艺工作者使命光荣、大有可为。 群众说出一“习”话——扬中的原创大戏《太平洲上》走上央视舞台,确实是一件不简单、不容易的事情,对于所有专业团队来说,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今年由杨世星和同事们共同创作的锡剧《圆梦》正在全市各中小学巡演,该剧由我市真实人物事件改编,讲述主人公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考上清华大学出人头地回报社会的故事。该剧一经演出,在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扬中锡剧风靡一时,剧目《狐媳小翠》一度拿过11项大奖,杨世星便是“名角”之一。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后,市场萎缩,扬中锡剧团解散了。但杨世星凭着一腔热血,携妻带子,与十几个爱好者一道,组成“轻骑兵”,常年自发下乡巡演,硬是把“冷门”捂成了“热门”。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推动下,戏迷们自发成立了戏曲协会,并重新挂起了“扬中市锡剧团和京剧团”的招牌。“杨世星还是我市大型原创锡剧《太平洲上》的主演之一,他饰演的是身患尿毒症的徐东保。”市文化馆副馆长、锡剧团团长姚江洪告诉记者,《太平洲上》是一部关于脱贫攻坚题材的锡剧,自2021年3月首演以来,已在全省各地演出70余次,获得了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的欢迎和好评。此外,该剧还先后获得2021年度省艺术基金,紫金文化艺术剧目奖等多项荣誉,去年6月,该剧还登上央视“九州大戏台”栏目,同年7月,又在江苏大剧院进行了演出。  “一台原创大戏,进省城,上央视,这在扬中文化史上既无先例,更是奇迹。”杨世星感慨地说道,“我的目标是多多排戏,带新人,做到后继有人,有人传承。”    群众说出一“习”话——通过传、帮、带,“剪”出来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小岛内“带得走”的乡土文化,走向了世界各地。   今年3月,镇江市召开文化指导师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首批文化指导师名单56人,我市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孙永青就在其中。作为扬中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永青27年以来一直坚守着他的初心。   1997年8月孙永青在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做了一名美术老师,当他看到村里的民间剪纸面塑老艺人福太太和自己的奶奶用颤抖的双手在剪花样时,他萌生了一定要把这门古老的民间美术技艺传承下去的想法,而后便成立了剪纸社团、剪纸工作室。孙永青并不满足自己的创作、创新,他开始走进学校、社区,开办培训班开展推广,希望有更多的扬中人喜欢上这门传统的艺术。孙永青表示,剪纸不仅是民间庆典的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当地人浓郁的民俗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渊源。他说:“文化自信要从自己做起,从未成年人抓起。注重剪纸传承的梯队建设,认真细致做好‘传、帮、带’。”如今,他和学生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项传统技艺也有了更多“拥抱”市场的机会和平台。生肖、折扇、团扇、夜灯、摆件、卷轴、挂件……在孙永青剪纸工作室里,这些“剪”出来的文创产品,或成为赠予外商的特色礼物或成为旅游手信,成为小岛内“带得走”的乡土文化,走向了世界各地。 实践落点对应民生盼点——我们将着力培育一批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创作更多接地气的文化精品,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有品位、有格调、有思想又有地方特色的精神食粮。 “作为推动文艺工作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我们将通过人才培养,促进文艺名家、优秀青年的新老传承,造就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持续策划、组织和打造一系列有特色、有声势、有影响的重大主题文化品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科长吴昊表示,为了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将结合“送文艺下乡”“文艺播种计划”“一镇一特”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同时,融合大众文艺力量进一步推动本地文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音舞家协会、旗袍协会、广场舞协会等团体文艺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并建立文艺志愿者平台,凝聚各类文艺爱好者,调动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各类文艺活动。“我们计划今年全年完成戏曲进校园演出15场以上,创新实施‘四季村晚’活动,每个季节推选出1个代表性村晚演出,不断更新线上数字资源,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强化阵地作用发挥,今年计划培育文化指导师队伍30人,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办各类文化场馆为重心,打造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探索资源创造转化,开展特色阵地活动,打响公共文化工作品牌。   “今年还有一个亮点工作就是推动文博非遗升温。”吴昊告诉记者,今年我市还将有序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协调推进文昌宫修缮工程,做好培根师范旧址利用工作。组织参加博物馆评估定级,完成博物馆盘库建档任务及馆藏预防性保护、馆藏纸质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 □ 陈静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5564396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0493485 本月:6642850 今天:16182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