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朱锦才
烟花三月,实公历4月30日,市资规局老年协、老干局三支部48名老同志,同坐一辆大巴,来到扬州,集中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乍暖还寒。昨天还丽日高照热乎乎的,今天乍就细雨濛濛冷兮兮!但老同志们依然精神饱满,脸上挂着快乐和兴奋,因为他们将赴古老文明的文化名城,参观学习历久弥新的大运河文化。
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事前须预约。我们虽预约,还是有数千人在博物馆门前广场上排着长队。我们随着人流,跟着导游,有序进入浩大的馆藏大楼参观。
进入馆内,工作人员让我们戴着智能化的解说器。解说器代替了讲解员,走到哪个藏馆,解说器及时调整哪个藏馆里的解说内容。解说器生动地讲解着大运河的故事,馆壁上塑挂着历朝历代大运河开凿疏贯的路线图,橱柜里陈列着从先秦至今的开凿大运河的劳动工具和开河挖掘的地下宝藏。
是啊!大运河,应运而生的河,运输运粮(漕粮)的河。古时,没有公路,肩挑手提小车推,迈开两脚晓夜行,多费力呀!于是,人们想到了开河。古时,东西南北海河不通,东南水多,西北水少,人们想到了开河。
开凿运河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期。据《史记》《水经注》记载,商末周初,周太王长子泰伯奔吴,在江南地区建立吴国,开挖泰伯河;徐偃王在淮河下游中兴徐国,开凿陈蔡运河。春秋晚期,诸侯争霸,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开凿了邗沟、胥河、山阴水道、江汉运河等,沟通了太湖、长江、淮河等水系。这些河,是中国大运河的开端,运河的雏形。
真正大运河分三部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全长2700余公里,历经2500余年,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级行政区,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向西衔接了亚欧丝绸之路,向东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道。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连通了历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对中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沿岸人民因之发展生产、交流融合、生生不息、自强不息。
是啊,大运河,中国之大运河!她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之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奇迹!
2013年3月,国务院将“大运河”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观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老同志们无不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感叹,无不为中华民族灿烂不朽的文化文明而骄傲和自豪!
汩汩流淌、绵绵流长的中国大运河,记录着中华儿女匆匆走过的脚步,激励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不断向前,永远向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