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上一条:这里的生活有点“甜” 下一条:简 讯
“农二代”施善治利用数字化提升传统农业,依托智能设施大棚种植枇杷,亩产提高30%——
用科技改变“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蒋春梅   2024-05-22

   “今年我们基地上的枇杷供不应求,现在我手头上的就有一个200份订单。”在知青滩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善治一边忙着打包,一边乐呵呵地介绍说。 春夏交替,正是五月枇杷成熟的季节。在新坝镇五一村的知青滩农场,一棵棵枇杷树挂满金灿灿的硕果,让人馋涎欲滴。“农二代”施善治在这里种植的20亩设施栽培大棚枇杷园,今年又迎来丰产。开园以来,冠玉、白玉两大枇杷精品因个大、品相好、口感甜,引得不少市民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购买尝鲜。 “今年已经是我们基地设施栽培大棚出产枇杷的第4个年头了,预计今年亩产可达到900斤左右。”施善治介绍说,自从基地实施设施栽培大棚种植枇杷以来,不仅枇杷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而且成熟期也比露天的提前了近一个月左右,按照实际净产量600斤计算的话,保守估计可实现创收70余万元。 一边是丰收的喜悦,一边是采摘的乐趣。 “今年知青滩农场迎来了历年来的采摘高峰,仅五一节期间,基地就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约700余人次。”施善治告诉记者,除了我们扬中本地市民,还有很多都是通过抖音推荐、口口相传过来的泰兴、扬州等周边县市的游客。游客们带着家人一边采摘枇杷,一边欣赏大江风貌。 施善治是位 “农二代”,受父亲影响,大学毕业后不久的他就带着做绿化工程赚来的第一桶金从城市回到家乡,流转了260亩土地,创办了知青滩家庭农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只有依靠科技赋能才能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2020年,施善治投入200多万元,新建智能大棚种植枇杷。“设施栽培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开气象灾害和鸟虫带来的损害,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而且还比露天枇杷成熟早、价格高。”施善治介绍说,种植过程中,基地利用数字化提升传统农业,依托智能设施大棚实施标准化管理,并对棚内温度、湿度等指标层层把关,严格控制,使得长成的果品更饱满更甜,产量也更高。当年,通过设施连栋大棚绿色、生态、高效的栽培技术,600株设施栽培的枇杷比市面上的提前三周成熟,吸引了500多名游客采摘,亩产提高了30%。 尝到甜头后,施善治又新增50亩大棚,新上10亩日本红美人柑橘等新特品种,通过数字农业可视化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预警、推送等功能,水果种植、生产过程透明化。2022年,日本红美人柑橘第一年实现出产,亩产量就达到1000斤,当年亩产效益就达到2万块钱左右,预计今年亩产效益可以达到6万元。 现在,和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一样,施善治在助力家乡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新征程上跑出了 “加速度”,260亩知青滩农场被划分成多个功能区域,实现了垂钓区、油桃采摘区、大棚枇杷采摘区、鸢尾花观赏区、生态养殖区一体化规模种植模式,让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有了更多选择。下一步,在青春践行乡村振兴的路上,施善治将继续整合资源优势,建立扬中枇杷、柑橘绿色高产栽培模式和生产质量标准,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打造精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 蒋春梅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6555076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860667 本月:8127615 今天:1374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