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又至一年教师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以初心筑梦,以使命育才,诠释着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丰富内涵。
步坚行远的“ ”
潘国仁
耕耘四十载桃李绽芳华
在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辛勤耕耘者:他在教学一线工作了41年,如同一盏默默燃烧的蜡烛,用自己的智慧和奉献,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他就是潘国仁。
从一名师范毕业生到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再到扬中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潘国仁说:“我的工作经历很简单,大部分都是在省扬高中度过的。”早年,他先后就职于西来桥中学、八桥中学。与省扬高中的故事开始于1995年,在承担几年英语教学工作之后,潘国仁便开始连续接任班主任工作,这一接就是16年。从高一到高三,将一届届毕业生送入理想的大学。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潘国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每接手一个新班,他总是首先了解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思想情况等。在潘国仁眼里没有“差生”,他深知教育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知识,长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他说:“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潘国仁认为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将会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有趣的活动提前,让英语教学寓教于乐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刘杰说:“潘老师的风趣幽默,缓解了平时学习的压力,还能学到很多知识,我们都很喜欢他。” □ 徐岚
冯娥
情系特殊教育用爱护航成长
冯娥是我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一名数学老师。从教17年来,她恪尽职守,用赤诚情怀为特教事业无私奉献,用心用情用力呵护特殊儿童成长;她始终秉持育人初心,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在辛勤耕耘中收获满园的桃李芬芳。
数学是一门严谨又相对枯燥的课程,冯娥总是想方设法丰富教学形式,主动贴近学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我们的学生是特殊的,特殊在他们需要特殊的课程、特殊的训练、特殊的方法。”冯老师认真学习一系列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她尝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们的学习活动化、游戏化,还积极探索协同教学模式。多年来,冯老师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获奖,拍摄的视频课在市级获奖。
“对这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必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快乐成长。”冯娥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低年级智力落后学生程度比较严重,他们大多数自理、自制能力差,吃饭、上厕所都需要天天监督和帮助,要想学会自我照顾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要不断训练,不断强化。冯娥坚持每天在生活中注重对学生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早晨到校放置自己的物品、饭前便后洗手、午睡前脱鞋子摆整齐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驱使着他们不自觉地进行着模仿。 □ 薛嘉琪
杨金凤
亦师亦友潜心育人
“爱就是尊重,尊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分享他们的喜悦……”提及学生,原先还有些腼腆的杨金凤老师的眼中迸发出慈爱的光。
杨金凤工作至今21年,目前是八桥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任教以来,她担任过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现任教务处副主任,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亦多次获得 “优秀班主任”“十佳美德教师”“优秀学员”“优秀指导教师”“骨干教师”及“扬中市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她坚持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心走进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和缺点的,孩子们改正不能一蹴而就,要给他们一个过程,一个修复错误的时间和空间。”杨金凤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允许孩子们有个性、有特色。“现在许多学生并不希望老师们予以特殊照顾,他们希望得到更加公平公正的对待。”杨金凤笑着说。
对于学生张扬的个性,杨金凤还会主动给学生们找舞台、找空间、找时间,让他们去发现自己、展示自己。“一定要让学生的个性融入班级,这样我们的班级才会焕发新的活力。”通过班会、学校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杨金凤带领学生们真正地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回归自然,班级也因为学生们的个性融入,变得更加团结、充满活力。
□ 丁冯圆
苏双娟
让孩子感受诗词的魅力
从教23年,无论是在从教之初的桃李年华,还是在青春激昂的而立之年,市实验小学老师苏双娟始终将满腔的热情扑在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上。
“我们在班上开设了‘诗词小课堂’,选择经典诗词,撰写诗词讲解稿,配上音乐并录成音频文件发送到班级群,激发起了一大批孩子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受到诗词的熏陶与滋养,让自己成为孩子诗词学习之路的引领者,苏双娟积极加入了民间国学社团,自费跟着南京小雅老师开始了诗词吟诵,积极申报了南京凤凰母语科学研究所开设的国学研修班。
她把自己在工作之余所学所得带到课堂,带着孩子们用叶调、福建流水调吟诵《唐诗三百首》,用唐调吟诵《论语》,用现代流行歌曲调吟唱 《三字经》《宋词》等。现在,听诗词、吟诗词、背诗词、赛诗词成了孩子每日期盼的文化大餐。“班级诗词小课堂”也成了学生、教师、家长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
从教多年来,从“大姐姐”到“苏老师”,再到“苏妈妈”,是学生们对苏双娟宣之于口的敬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时间之流的冲刷带不走苏双娟对教育的热爱。课堂上,她喜欢带着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感受母语的魅力与文学的力量;喜欢握着孩子们的手,一笔一画书写汉字的筋骨,一撇一捺领悟方块字的奇巧;喜欢领着孩子一起走进经典之作,徜徉漫步,咀嚼涵咏……在语文这片丰饶的土地上,苏双娟将绿叶的情思化作点点春雨,滋养每一粒种子破土而出。 □ 丁冯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