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风采
风采  
上一条:“生活既舒心又开心” 下一条:“创新”与“内容”,缺一不可
万福人的“ ”
国礼
  2024-10-07

   2024年9月12日,万福村举行2024年秋季新兵欢送仪式,为新兵谢雨辰戴上大红花。村党委书记范永华激动地说:“这是我们万福人在国庆75周年前,献给祖国最好的 ‘国礼’!” 自1955年我国第一部《兵役法》颁布以来,这个只有1059户、3300余人的小村庄,已经连续70年不间断地向部队输送的兵员268名,平均4户人家1个兵。 万福村先后荣获镇江市、江苏省 “卫国拥军模范村”“心系国防模范村”等称号,被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 “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是个闻名遐迩的“国防村”。 3位老兵的约定—— “万福兵每个年头都不可少” “我们村有着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 范永华书记动情地说。 早在抗战期间,四面环江的扬中岛就是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北上抗日的 “江心跳板”,万福村的于有贵、严升贵、施贤友等一批热血青年纷纷参加新四军,走上抗日第一线。 建国之初,该村青年张天万、孙义广、瞿坤福等先后入伍,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施贤友等抗战老兵先后退伍回乡,成为村党支部的骨干力量,组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班底”。 1955年《兵役法》颁布,首任村支书施贤友与老战友严升贵、于友贵聚在一起,商议执行《兵役法》的良策。从出生入死的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深知国防事业的重要:“没有国哪有家?当兵服役,保家卫国,万福人义不容辞。” “万福兵每个年头都不可少!”三位老兵的这一约定,成了万福村支委会的决定,也成了全体党员的庄严承诺。 当年,万福村人用红花、锣鼓和鞭炮欢送参军入伍的杜庆龙,成了履行“约定”的第一人。从此,军营成了万福村青年最为向往的地方。 14任书记的坚守—— 传递“接力棒”是神圣职责 转眼间,70年过去了。 万福村党支部(党委)书记已更换14任,而历任书记都共守着当年党支部的 “诺言”,个个以身作则,带头送子、送孙当兵,“出兵”这根“接力棒”一任一任地传下来。 施贤友是 “约定”的倡导者,更是忠实执行者。1974年他的大儿子施瑞才刚达到服兵役年龄就被送进了部队,后来二儿子也应征入伍,此后他又相继将侄子和侄孙送上了守卫边疆的征途; 1986年,7位扬中籍战士在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给征兵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一年,第六任支部书记黄克华的独生子黄振鹏刚到参军年龄,他二话没说先替儿子报了名,再做通了妻子的工作; 第八任支部书记祝海在1976年夏,带着母亲的遗愿入伍,1980年他的爷爷病故时,他已奉命开赴边境。从火线下来的他带着爷爷最喜欢喝的竹叶青回乡探亲,一进家门,看到的却是爷爷的遗像,当即大哭一场昏了过去。担任支部书记后,他始终站在征兵工作第一线,2003年动员已经考上大学的儿子参军; 第十四任村党委书记范永华先后将两名在校大学生的侄儿范鑫、范嘉伟送进部队锻炼,“入伍比入学更重要!” …… 14任书记坚守的还有国防教育这个传家宝。 他们始终坚持把国防教育放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上。在村委会广场上,建有260多名军人的荣誉墙、近百米的拥军长廊、习语强军的语录亭,以及占地近6000平方米的拥军林等;编写国防教育本土教材,运用墙报、宣传栏和大讲堂等阵地对广大村民进行常规教育;长达5公里的爱民路被打造成双拥宣传路,常年设置双拥、国防教育宣传牌;一位位老英雄、老革命、退役老兵走进校园、大讲堂,向中、小学生和青少年讲战争故事、英雄事迹和军营感悟;一次次举办“军民鱼水情”文艺晚会,展播现役军人、复退军人的先进事迹,表彰“最美兵妈妈”“最美拥军家庭”等…… 267名万福兵的“荣光”—— “拥军报国看我万福”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这一句广而告之的征兵宣传口号,成了万福村人实实在在的行动,感人的故事层出不穷。 1987年,有着裁缝好手艺、月收入四五百元的薛加成毅然报名应征,谁知体检时被误诊“涮”了下来。他很着急,自费去市人民医院,请医生按体检表一项项仔细复检,结论为“一切正常”。他兴奋地拿着复检报告向市、镇征兵办公室领导呈述,软磨硬泡表决心,终于得到批准,圆了自己从小的“军人梦”; 1998年,万福村有20多名适龄青年在外打工、经商,不少人已经成为“小老板”。他们虽然身在异乡,接到兵役登记通知书后,全部立即返乡报名应征; 从2013年起,我国开通了大学生从“校门”到“营门”的直通车。万福村的大学生闻讯而动,把当兵作为人生中最光彩的事,争相站出来让祖国挑选。陆谨和杜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又相继入伍,“同学+战友”,在青年中传为佳话。 “青年以当兵报国为荣,村民以拥军优抚为先。”这是万福村几十年来相袭而继的敦厚民风。 量身定制军人档案,一人一档,掌握每一位万福兵与家庭的健康、生活等多方情况,向现役军人家庭和退役军人及时提供各类服务; 施根林入伍没几年,他的父亲重病住院,母亲也先后动过两次大手术。村干部不仅一次次带着礼品去医院探望,还安排专人照顾二老。老两口很感动,每次写信都报平安,不让儿子操心。施根林在部队也很努力,立功受奖,上了军校提了干; 季鹏的爷爷季广福是一名老军人,在朝鲜战争中壮烈牺牲。父亲退伍后,因股骨坏死动了手术,腿脚不便,村支书亲自出面,四处奔波,给他父亲落实了看守思议港大闸的工作,全家人非常高兴,真正感受到当兵的荣耀。季鹏一到年龄,就毫不犹豫地应征入伍,祖孙三代都是军人; 2015年,万福村成立镇江市首家村级双拥服务社,常年组织开展双拥宣传、走访慰问、军民共建等各类活动,第一时间跟踪落实优抚政策,使双拥服务社成为一个“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的温暖驿站; 2021年,退伍军人朱小华自发在家里办起“拥军驿站”; …… “选送好入伍的,服务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万福人说到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把军人的“三后”工作落到实处,“面对面”“亲情服务”,让“光荣之家”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处处受人尊重,幸福指数满满。 万福兵是万福人的骄傲,万福人是万福兵的后盾。 70年,268名万福兵,先后有37人提干,136人入党,245人次受到团以上单位表彰。 前不久,《滨江小村庄 心怀大国防》《“国防村”里的国防情》,《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分别以醒目的标题予以报道。 淳朴的万福人以行动诠释家国情怀,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出兵”的故事常讲常新…… □ 严峰 叶锦春 朱伟华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55236427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0060910 本月:6210275 今天:4173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