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周中明
我的家乡在江苏镇江扬中市。那是个四周被扬子江水环绕的小岛,由长江中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岛上的土壤肥沃,百姓勤劳,民风淳朴。四周的江水中,河豚佯憨戏水,刀鱼劈波斩浪,鲥鱼萦回游乐,江蟹恣意横行。家家房前有菜圃,户户屋后有竹园。圩前圩后有水塘,既便于灌溉,又鱼肥虾壮。既是鱼米之乡,又是美食之岛。只可惜人多田少,又时有水患灾害,仅靠农耕,难以养活三十万岛民。所以男孩一旦成人,多奔往外地谋生,以致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都有扬中人。我的祖父周大宽、父亲周茂鸿,也常年分别在宜兴、上海做裁缝,开裁缝铺。我于十三岁即离开家乡,先后赴上海、北京求学,在江苏常熟、安徽合肥成家立业,养儿育女,虽然对家乡扬中之美时时魂牵梦绕,但由于种种原因,平时却难得回老家。
2023年是我九十岁生日,家乡扬中的几个侄儿、侄女,早就向我打听几时过生日,说届时要到合肥来给我祝寿。我想他们儿孙人口众多,往返买票乘车,过于费事,不如我们夫妇率秋、瑛、春、炜四个女儿及女婿,驾车返乡过生日,吃住在新坝镇旅馆,少给家乡人添麻烦。
返乡时,我在汽车后备厢里顺便带了一大包旧衣服,送给侄儿。不料我的大侄子周和平说:“现在乡下哪个还要旧衣服?!”我听了心里一惊,我想我从小在乡下有旧衣服穿就不错了。老人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总是父亲穿过的衣服,又给儿子穿,哥哥姐姐们穿过的衣服,又给弟弟妹妹穿,比那些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强多了,哪有嫌衣服旧的!我瞪大眼看看他们现在穿的也是西装革履,洋里洋气,跟城里人没有什么异样。原来我的思想落伍了,还是老眼光。现在的扬中人已告别了过去只满足于有衣服穿,而是变得 “喜新厌旧”,追求衣着的高档、时尚、靓丽!为此我由震惊而深感羞愧。
返乡时路过镇江,我们就在镇江吃中饭,免得给他们添麻烦。我想晚饭省事,到乡下随便吃点就行。不料他们早已在新坝镇饭馆里订了丰盛的宴席,给我们接风。宴席上各种美味佳肴一应俱全,甚至连极其珍贵的红烧河豚都上了。我从小在扬中生活了十三年,除了过年过节祭祖吃过米饭,平常一日三餐都是喝粥,早晚都喝大麦粉稀汤,中午是吃菜粥。有粥吃就算很不错了,灾荒年月经常食不果腹,还吃过从江南山上挖回来的观音粉呢。至于到街上下馆子吃饭,那是从来没有过的,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现在的扬中人,已经不再满足于有饭吃、吃得饱,而是要追求吃得好,吃得美味丰盛,吃得健康快乐!其变化之大,真令我喜出望外。
返乡后,我的三个侄儿都说他们要盖新房了。二侄子周国春是地道的农民,虽没有多少积蓄,也早已盖了三室一厅的瓦房。他的女儿及女婿在无锡打工,要回乡盖楼房,光买宅基地就花了三十万。小侄子周国华在太原打工,早已盖了三层楼的洋房,他嫌旧了,又要重新翻盖成二层楼的别墅。大侄子周和平原在广西搞推销,前几年已退休在家,妻子又中风残疾,现靠大女儿周丽、女婿虞建新每月给三千元,供他们养老。他家住的瓦房,是改革开放后新盖的,现今屋顶多处漏水,他要花五十万翻盖新房。我说:“你屋顶漏水,把屋顶重新翻修一下就行,何必统统拆掉盖新房劳民伤财呢。”要盖新房,他自己又没有多少积蓄,他要两个女儿出一点,我也准备赞助点。不料今年春节,他打电话来拜年,说不要我赞助了,他大女儿、女婿愿独力承担,为他盖新房。建国前,我老家圩上十家有八家都是茅草房。这次返乡,我沿途仔细观察,再也找不到一间茅草房的踪迹了。我所看到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小别墅。现在的扬中人已经不满足有房住、住瓦房,而是追求高档、漂亮、舒适甚至豪华的别墅,有的房屋只住了三四十年,就要拆掉重建新式的。室内外装修、家俱家电等各项设施,不只要宜居、适用,还要越来越高档、豪华,比我这个大学教授的居住条件好多了。
返乡第二天,大侄孙女周丽和她丈夫虞建新各驾驶一辆小轿车,带我们出去游玩。汽车开了半个多小时,就已经到达景点。我下车一看,怎么这里还有山呀?我知道扬中全是平原,只有远远地眺望江南才有山。原来我们坐的汽车,已经驶过扬中长江大桥,开到江南山区了。我的小侄儿周国华在太原也有小轿车,在扬中的两个侄儿有摩托车,出行都很方便。哪像我从小在家,别说乘坐汽车、摩托车了,连看都从未看到过。老家在扬子江中的岛上,我从外地要返乡,必须在镇江转乘姚镇班小轮船。而这种小轮船只有每天早晨一班,必须在镇江过夜,第二天一早才能乘船返乡。现在扬中有了长江一桥、二桥、三桥,乘汽车只需几分钟,就跨过波涛汹涌的扬子江了。原来家门口都是烂泥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现在都是柏油路,汽车一直开到家门口,如风驰电掣,极其快捷地回到绿树成萌、鸟语花香的老家了。
过去只有养儿防老,从没听说有养女儿能防老的。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门的水。”如今我的大侄孙女周丽和侄孙婿虞建新,不仅每月给钱供父母养老,而且还不惜出巨资给父母翻盖新楼房。这样的孝女、孝婿,如今就出现在我大侄儿家,令我既十分欣慰,又无比感动。
经过这次为过九十岁生日而返乡的耳闻目睹,我极为深切地感受到,扬中之美,不仅美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美在扬中人的拼搏精神,美在经过不懈拼搏,他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创造的幸福生活,美在他们所弘扬的孝老慈亲的道德情操。目前绝大多数扬中人虽然已在小康的大道上飞速奔驰,但他们部分人家的家底,尚够不上十分殷实富足。我坚信他们不会忘记过去,会一代又一代,继续传承奋力拼搏、勤俭持家的传家宝,使日子过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返乡之事已经一年有余,仍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难以忘怀的返乡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