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吴金宝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宁早已成为城中村了。但广宁人喜新没有厌旧,至今仍经常怀念昔日那水系特别发达、满眼风光田园景的广宁。
广宁的水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村的东侧,紧连着南北通江的三茅大港,全长8.5公里。其中广宁港岸线约2公里。三茅大港冬日水枯,夏日潮涨。涨潮有鱼,落潮有虾。大港曾经是舟楫相继的黄金水道,百舸千帆,日夜川流。
三茅大港最大的功绩,在于用她的乳汁滋养千万生命、灌溉万顷农田。广宁人民充分利用三茅大港的水资源,造就了广宁境内水源丰富,河、塘、沟、渠星罗棋布。其中,河面最大最长的是19圩大 。此 东起黄鼠狼桥港(三茅大港支流),西至原建宁村14组。流经原建中、建宁两村,长约2公里。河面最宽约60米,最窄约2、3米。长河碧水,波光粼粼。河边的花草树木茂盛,全天然,自由生,任意长。水中的蒲草也随性漫延,少则零零星星,多则密密层层。但凡提到这条大 ,人们常用“河大、水清、鱼多”来概括。正所谓“大美在荒野”,大 之美,美得自然,美得壮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19圩大可以说是广宁村的“母亲河”。
除19圩大 外,广宁其他大河也多。沿袭先民傍水而居的习惯,凡圩必有埭,有埭必有河,有河必有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原建中村的11圩、7圩、4圩、24圩,都有大河。特别是33圩,埭上有4个村民小组,埭前埭后都有河,埭前的河,长达300多米,最宽约40米,最窄约10米。原建宁村的16圩大流,南至20圩3组,北至9圩9组,长约600米,最宽约30米,还有苏家大河(苏家场前),东至40圩5组,西至40圩南8组,长约150米,最宽约30米。另有王家大河,位于三茅镇西街头的王家坝头,东西长约180米,最宽约60米,最窄约10米。
以上大河仅是举例,实际的大河比此要多。大 大河之间,都连着较小的河、塘、沟、渠,并与块块水田相通。形成沃野平畴,水网交错,最宜三麦水稻生长。埭上草木葱茏,屋宇茅舍、修竹绿树倒映在河塘之中。河水澄碧,水清可见“鱼翔浅底”,可观树竹掩映村落。村民们饮水源于河,用水在河边。正如“清风明月无人管”那样,饮水用水不用一钱买。这水,通大港;大港,又通长江。活水来,活水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原三茅镇西街头的王家大河,曾是三茅镇居民淘米、洗菜、洗衣、挑水等饮用水的基地,每天来河边码头的人络绎不绝。19圩大 ,每到夏天,河水特别清凉,是周围少儿的天然浴场。村里成年人中,只要会游水,都记得曾经在大中扎过水猛子。
广宁密集的大 大河,带来了水产品的丰富。主要有鱼、虾、蟹、螺蛳、河蚌、菱角、茭白等。这些原生态的食物,是村民们餐桌上常有的荤素菜。自给有余,有人常去市场出卖,挣一些长流水的零花钱。尤其是19圩大 ,有两大特产:一是蒲草。附近群众,多为广宁24组、25组的村民,夏天将蒲草割回晒干,而后编成蒲草席出卖。虽然发不了大财,却是无本取利。二是河鱼。每次捕鱼,场面如同大会战。捕鱼者5、6个人各自撑着一只捕鱼专用的大脚盆,在河面撒下网,不停地用鱼叉拍打水面,惊得一些鱼在水面上蹿下跳,有的自投罗网,竟直接跳入鱼篓。河岸上围观者不时惊喜、欢笑,小孩们来回奔跑,像过年一样热闹。有年夏天,一村民起早拔菜,发现一条大青鱼漂在河边,奄奄一息,半死不活。她捞起一看,原来这条鱼被鱼叉戳伤。回家一称,重达36斤!19圩大 所在的圩,及附近的7圩,是地区性的低洼圩。每遇暴雨,水奔低流,这一地区一片汪洋。河里养的鱼、野生鱼,顺流而下,最终流入大 。有人说:“大 的鱼来自‘五湖四海’,不多才怪。”
值得一提的是,原先19圩大 ,不知谁为何手下留情,并未完全填平,还留下大最后的一小段,成为如今城北公园唯一的水上风景。河长约200米,河头最宽约40米,河身最窄约10米。仅此一段水精灵,城北公园就被外界称之为扬中的瘦西湖。这泓清流,不愧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广宁人为此而骄傲。 |
|